如果说到对魏晋时代的印象,能让我想到的就是皇甫谧和他的《针灸甲乙经》。
一本书代表了一个朝代,确实够令人服气的。
每次看这本书都在想,到底是皇甫谧成就了《针灸甲乙经》,还是《针灸甲乙经》成就了皇甫谧呢?
(前言)
凡事不怕晚。
就像皇甫谧他自小虽然也是生在官宦家庭里,但幼年时父母双亡,于是他便过继给了叔父家,以至于到了二十岁,依然是“游玩一族”,这时叔母忍不住说了他。
年轻人,自尊心都强。他从这时才开始真正的收心读书,才有了他的今后。
有时我们做事,不要觉得我都这个时候了,我才做什么什么是不是太晚了,其实你只要活着,你啥时都不晚。
就像台积电的老总,人家是在五十六岁之后才创立的公司。像桃李面包的创始人,六十岁退休才开始创业。啥是早,啥是晚呢。
《针灸甲乙经》只是他众多创作里的一部而已,但却是他最出名的书。
每次看,其实都没有真正完全看透过,但每次的感慨都不一样。
我这次看完,发现对自己宽容了许多,没有不犯错的。
无论是谁,所以即便我们做了让自己后悔不迭的事情,但只要你还健在,那你就有机会去弥补,去扭转,去翻盘。
像皇甫谧,年轻的时候,吊儿郎当,虽然过继在了叔父家,但他竟然也没有寄人篱下的不安感,难怪二十岁时被人称为是“傻子”。
直到有一日,他在外面浑水摸鱼弄了些瓜果,来孝顺叔母时,这个婶娘终是忍不住斥责了他一通。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是过继过来的, 太年少时,也不好说重话,毕竟不是亲生的,怕孩子心理上承受不了。年长了,这时再说他,效果就是不一样。
自那之后,皇甫谧就像换了一个人,虽然在农村,虽然有各种的农活,但他这时被人称为:“书淫”,只因他开窍了,真的就是整天 “手不释卷,带书而农,忘寝与食”。
他那时侧重的是文史研读,还没有涉入医学。皇甫谧除了留下了《针灸甲乙经》,其实他还有文史方面的著作,如《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等。看书名,似乎有他所在的时代特点。
那他为何在中年时转向学医了呢?
(一)
这就要从他的随大流说起。
他所在的当时,魏晋学者们一般都是从宗教,药石,山水,音乐中寻找寄托和慰籍。那时道学发展深入,于是养生之术,服食之风流行,皇甫谧呢,也学着如士大夫般去服用金石丹药。
当时他服用的是一种叫“寒食散”的药物,这个药物是由矿物药物组成,服用后会出现发热。于是要求服用者寒饮,寒食,寒衣,寒卧,所以称之寒食散。
但他犯错就在于他服用过量了,于是得了风痹证,半边肢体瘫痪,右脚萎缩,之后还祸不单行,又出现了耳聋。
这时由于病痛的折磨,他实在忍不住时,是有过轻生念头的,人都不是钢铁打造的,有脆弱的时候是难免的。不过被叔母劝住了。
世间哪有生来就有的坚强,不都是慢慢磨成的吗?
既然别人也没给他治好,甚至都没有医生给他说个打气,鼓励,能看到未来的话。他只能求助自己了。
生命力的顽强度,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你的前景。
他这时开始看医书,学着书上所说的,去给自己扎针,自己够不到的,就让孩子帮助上手。
边看书边扎针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所阅读书籍的不足,于是他想着能不能有一本书,可以单独的就是讲解好针灸的理论和治病。
皇甫谧就是在读了《内经》、《难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医书之后,既然给他看病的医生说这病难治,他就开始自己解救自己,就这样在摸索中他治好了自己的风痹病。
这就是中医的魅力,就是能家用,自助完成。他就是个实例,针、灸、导引,就把自己搞定了。以至于皇甫谧才在《针灸甲乙经》的自序里说到,“夫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
他这时发现,这个中医,不亚于他的文史著作,于是他就效仿所看过的医书,整理针灸经典,要把有用的内容传承下来。
想想在实际中,能有他这种想法的其实不多。大部分我们都是觉得有用,好用,用过就完事了。
而皇甫谧就能想到这,就是该他有名。
想想你能学会像他这样,能把自己病治好,当不当医生又何妨。
你把自己证明好了,不用证明给别人看。
(二)
为何皇甫谧把他的书命名为《甲乙经》?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皇甫谧他一向崇尚黄老之学,酷爱老子的《道德经》,都知道《道德经》是分为上下两篇的,皇甫谧认为他是因为看了老子的书,才有了这本《甲乙经》。所谓的“甲乙”,其实就是上下,就是基础,就是先后的意思。
看他书里的目录其实也是一目了然,先以《黄帝内经》和《难经》的理论为由头,前六章整理出针灸学的理论基础,然后在后六章是对疾病的具体诊疗。
我们看过的书很多,为何世间书很多,但能被称之为“经”的书,不多呢?
这本《针灸甲乙经》,能如此命名,最起码说明皇甫谧对自己花费二十多年这本书的认可,他认为自己所著就是从经中而来,那为何不称为经呢?
有时我在想,既然我们都看了这本甲乙经了,为何我们不能像做个系列般,有甲乙,有丙丁,有戊己,有庚辛呢。
只能说,你知道你看的书也不少,但你知道你看的经书还是不够多。
这本书是将《素问》、《九卷》和《明堂》汇集在一起之后,书中基本上是《内经》,《难经》的理论,《明堂》里的取穴和腧穴主治。由此我们才得以看到四库全书里提到的《黄帝内经明堂》这本书的面貌。
其实想想,我们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没给皇甫谧看好病的医生,若不然,他也产生不出这本书。
就像我们看皇甫谧的书,你会发现他不光把针灸穴位收集整理总结出来,而且对于针刺的深度,留针时间,禁针,误针所能产生的后果,他都做了详细分析。你看他的书,不自觉就会信服。
这其实就是无路可退时的创造。
后来针灸铜人的发明者王惟一,《千金方》,《外台秘要》以及《针灸大成》的编著里,都是依据《针灸甲乙经》的基础上形成的。
皇甫谧其实仅仅就是因为当时没有这类的文献而已,也没有啥目的,都没有想着他这本直到老年时才出版的书籍,让他一直扬名立万。
皇甫谧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给针灸学进行了塑形。他开创了一个先河,他以“事类相从”的编撰原则,创出了针灸学的著作结构。这本书称为后世针灸学的鼻祖不夸张,你再看现在的教科书,基本上也是这个框架。
(三)
皇甫谧做了两次“傻子”。
如果说他年轻时,因为游玩被人称为“傻子”,当他名气响当当时候,又当了一次人们眼里的“傻子”。
当时因为他文史上的造诣,因为他的著书被当朝认可,因此他被官府推举做官,结果他拒绝了。
因为他只想着他著作针灸书的想法,还没有做成呢,哪有时间干别的。
当时官府一共推举了37名入选者,其中36名都到任了,唯独他没有。
当时他周围的人,议论他真傻,别人都在朝堂里吃香的喝辣的,唯独他还在乡野里埋头苦读呢。真的是都分辨不出好歹,傻不傻。
什么是时局呢,什么是好坏呢,就是加官进爵,高官厚禄吗,对于他这个因为家道中落,而居贫,躬自稼墙,务农读经的劳作者来说,现在的自己就是“抱学不仕, 身以著述为怀”的心愿。
皇甫谧干过的傻事,看似就这两样,但我咋觉得他才是个明白人呢。
现在很多人其实都会有一种体会,就是真的是不知道自己想干啥,即便是读书,上学,工作几年,多年以后其实都不知道,或者依然没找到。
而皇甫谧却知道自己喜欢啥,他不稀罕,不虚荣,不被诱惑,就是看到一个点,能深入进去。
对照一下,而我们现在大部分仅仅就是跟从,钱多的工作,甭管喜不喜欢,我们会去。流行的专业,甭管自己能不能行,先学着就好。
对皇甫谧来说,他就是知道自己愿意干啥,对仕途无感,能著书就是皇甫谧最大的释怀。
这本书对我们后人的价值,估计他都没想到会如此。
他估计也没想到自己的成就有这么多,以至于后人提到这个朝代时,想到的就是他。
他觉得自己就是个搬运工,历史文献的搬运工,但他这个搬运工搬运的内容,就是能一代代流传。
只因为他就只管把实用的,用得上的给列了出来。
(四)
人生就怕较真,而人又是懂得感恩的,我们现在用的针灸穴位大部分都是针灸甲乙经总结的,自然喝水不忘挖井人。
于是皇甫谧经常会被提起。
就像前几天有位行业小伙伴,因为单位合并,打算辞职单干。他念念叨叨的就是一句,你看我整天也是在做搬运,把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些内容不是我创造的,只是我应用的。但结果呢,咋就产生不了皇甫谧那样大的收获。
他还有一层顾忌,他怕自己单干后,见到如此多的银两蜂拥而至,自己会候不住,没有人不爱钱,但同时有了钱后,思想会涣散,因为金的属性即是如此,金曰从革,看到银子后你会顺从,你会沉降,没有之前的斗志昂扬,这是必然的。
如果自己也就此陷入到这样的套子里,每个月想到的就是账面又收入多少,未来的发展规模,这些高大上的宏伟蓝图,那样的结果,他不太想要。
当你看到他有这些的小心思,是不是会觉得搞中医的也挺没出息的,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不是?
庄子曰:“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中医亦是黄老道中来,只因小伙伴不想被时代裹挟着前行。于是他会把皇甫谧作为偶像。
很多人念叨这本书,就是《针灸甲乙经》中单方治病的记载。
现在的社会,基本上是处于又想享,又想简,基本上习惯投喂了,在面对疾病,面对挣钱上,想要的就是一个短平快,想要一个立竿见影。
再若论到治病时,各种的繁杂,定不会吸引人。
于是这本书里的某些治病取穴的应用,就显现出了关注度。因为省事,就一个穴,扎针下去就好了。
想的确实挺好,皇甫谧著书时,估计也没想着会有多复杂。但问题是,现在你用了一针,你没扎好,别人扎反而好了。就像同样都是扎一个位置,但人家就是有效,而你没效。
皇甫谧在书中的针道篇说得很清楚,“粗守形,上守神”。似乎这些形成了对中医有些玄学的认识。
就像有人说他不相信中医,因为觉得中医是模糊医学,有些意识流一般,好也不知怎么好的,就像针灸,有的医生是针扎进去后立马就起针,有的是停留三四十分钟。
从停留的时间上你无法去评判谁更高明,但作为患者,他觉得用哪一种能让他好转这个为关键。
我想到了临床上一位患者和我交流时说的内容,他说他去扎针灸,一个扎完后总是会出现患处淤青,而另一个却从来没有。
你说他要长期治疗几个月,他最后会找谁做治疗。答案很明显。
因为最关键的是不要造成有失误的后果,这个才是核心。所以皇甫谧在书中专门强调针灸的禁忌。
就这一点来说,中医可以称为是保守医学,因为它的出发点,是不要帮倒忙,最起码不能治坏,这点难道不珍贵吗?医术,可以救人,也可以杀人。
(最后)
要说这本书的缺点,就是皇甫谧他没有把针法和灸法分开,没有告诉我们到底啥时该灸,啥时该针,啥时应该关注穴位,啥时应该关注经络。
就像你会发现有的人,他死死地揪着穴位不放,但还是治疗效果不好。有的人,治疗时看似蜻蜓点水,你去对照教科书,没准发现他的取穴四不像,但这些都不影响他的治疗。
所谓的失穴不失精,就是这个理吧。
还有就是在这本《针灸甲乙经》里,他没有完全分开哪些是他的经验,哪些是他的心得体会,哪些是明堂中的记载。
最后我想说,不要觉得针灸这么好,那我就赶快给自己安排上。但针灸还真不是谁都适合。《内经》云:“虚不当刺”,其实也是可以理解,你要把敌人给攻打出去,你自然不能弱不禁风。
这也是为何说到中医有针、灸、导引、按跷、毒药这些法门,问题是你要找到属于你的那一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