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针灸治疗

针灸甲乙经原文及翻译医古文(针灸甲乙经原文及白话文阅读)

《针灸甲乙经》在现存目录学著作中,最早注明《甲乙经》为“皇甫谧撰"者,系成书于后晋时期的《旧唐书经籍志》。但实际上,早在隋唐时期医家杨上善、杨玄操已明确指出本书为皇甫谧所撰。该书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晋皇甫谧(215-282年)编撰于魏甘露四年(259年),共10卷,南北朝时期改为12卷本。

 

《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该书系统总结了针灸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后世的针灸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皇甫谧生平及事迹

皇甫谧(215年-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出生于安定朝那县(今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朝那镇)的一个贫苦农家。他边耕边读,学习勤奋,博览儒家经典百家,被称为“书淫”。他淡泊名利,举孝廉而不行,相国征辟而不就。晋武帝多次征召,但皇甫谧始终不仕,潜心著述。

 

他的著作包括《帝王世纪》《高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年历》等。他还将《素问》《针经》(即《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医学著作综合编著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共10卷,是中国针灸学名著,被誉为“针灸鼻祖”。晚年,他患上风痹疾,但仍然不停地著述。太康三年(282年),他去世,享年68岁。

《针灸甲乙经》分篇内容概要

《针灸甲乙经》分为两部分,《甲经》和《乙经》。其中,《甲经》主要介绍了针灸的基本理论、针法、针位等;《乙经》则进一步探讨了针灸的应用方法、疗效以及与其他疗法的关系。

 

《针灸甲乙经》探讨了针灸的理论基础,包括经络系统、气血理论、五脏六腑等,介绍了针灸的原理,讲述了针灸对身体的调节作用以及疾病的治疗方法,还详细介绍了各种针灸技法,包括刺、捻、转、按、提、摇等。

《针灸甲乙经》中有关于哪些疾病的详细记载?

《针灸甲乙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其中记载了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以下是一些在《针灸甲乙经》中有详细记载的疾病:

 

1. 内科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泻、便秘、肝炎、胆囊炎、肾炎等。

 

2. 外科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骨折、扭伤等。

 

3.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乳腺增生、不孕症等。

 

4. 儿科疾病:如小儿感冒、咳嗽、哮喘、腹泻、消化不良等。

 

5. 五官科疾病:如近视、远视、白内障、牙痛、鼻炎、咽喉炎等。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甲乙经》中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基于古代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其中的一些方法可能已经过时或不再适用。在现代医学中,针灸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针灸甲乙经》对现代针灸学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对现代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奠定了针灸学的理论基础:《针灸甲乙经》系统总结了秦汉以来的针灸学术成就,全面论述了经络学说、脏腑经络学说、针法灸法等内容,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规范了针灸学的取穴方法:《针灸甲乙经》详细描述了人体经络、穴位的位置、主治病症和取穴方法,对针灸取穴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推动了针灸学的临床应用:《针灸甲乙经》记载了丰富的针灸治疗经验和病例,为后世针灸临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推动了针灸学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4. 促进了针灸学的国际化传播:《针灸甲乙经》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际上广泛传播,为针灸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针灸甲乙经》是中国针灸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现代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针灸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针灸甲乙经》中的针灸学术思想?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针灸甲乙经》中的针灸学术思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教育与培训:将《针灸甲乙经》中的针灸学术思想纳入中医教育和培训体系中,通过专业的课程和实践教学,培养更多的针灸专业人才,确保针灸学术思想得以传承和发展。

 

2. 临床实践:鼓励针灸师在临床实践中运用《针灸甲乙经》中的学术思想,不断积累经验并进行案例研究,进一步验证和发展其中的理论和方法。

 

3. 科研创新:支持针灸学领域的科研工作,深入研究《针灸甲乙经》中的针灸学术思想,探索其科学依据和作用机制,为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科学支持。

 

4. 文化传承:将《针灸甲乙经》中的针灸学术思想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文化活动、展览等形式,向公众传播针灸文化,增强人们对针灸学术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5. 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针灸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的针灸专家和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分享《针灸甲乙经》中的针灸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

 

6. 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针灸甲乙经》的数据库和知识库,便于针灸师和研究人员查询和学习,推动针灸学术思想的数字化传承和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针灸甲乙经》中的针灸学术思想,使其在现代医疗保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针灸甲乙经》中的一些经典名句:

 

1. 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

 

2. 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气恶血,刺少阴出血气,刺厥阴出血恶气。

 

3. 刺之微在数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

 

4. 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太阴;水下五刻,人气在少阴;水下六刻,人气在厥阴。

 

5. 刺此者,必中其荣,复以手循之,切而散之,乃可刺也。

 

6. 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

 

7.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明,后乃存针。

 

8.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左手执骨,右手循之,无与肉裹。

 

9.夫针之要,勿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

 

10.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浅深在志,远近若一。

 

11.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

 

以上只是《针灸甲乙经》中的一部分名句,这部著作包含了丰富的针灸学知识和经验,如果你对《针灸甲乙经》感兴趣,建议你阅读原著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针灸甲乙经》目录

 

《针灸甲乙经》全称为《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其目录为:林序、皇甫序、序例。

 

《针灸甲乙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针灸学专著,由于版本较多,不同版本的目录可能有所不同。为你列举其中一个版本的目录信息:

- 卷一:精神五脏第一,五脏变第二,五脏六腑阴阳表第三,五脏六腑阴阳别第四,十二经水第六,四海第十二,生气通天论第十三,营气第十六。

 

- 卷二:营卫三焦第十一,阴阳清浊第二十二,邪在肺脏第五,邪在肝腑第六,邪在心气第七,邪在脾胃第八,邪在小肠第九,邪在大肠第十。

 

- 卷三:五脏六腑虚实邪正第九,阴阳二十五人形性血气不同第十五,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上,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下,奇经八脉第二,脉度第三。

 

- 卷四:针灸禁忌第一,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法第三,五邪第二十,癫狂第二十一,热病第二十二,疟病第二十三,欬嗽第二十八,霍乱第二十九,消渴第三十,水气第三十一。

 

- 卷五:贼风第五十八,中风五十九,厉风六十三,痉湿暍病第六十七,黄疸第六十八,痹病第六十九,惊悸第七十,心痛第七十一,腹痛满痛第七十二,积聚第七十三,膨胀第七十四,肠痈第七十五。

 

- 卷六:五藏六府气绝候第十四,五藏六府气绝死期第十八,脉死候第十九,经脉病候第二十,十二经筋第十三,手太阴肺经第十四,手阳明大肠经第十五,手少阴心经第十六,手太阳小肠经第十七。

 

- 卷七:足阳明胃经第十七,足太阴脾经第十九,足少阴肾经第二十,足太阳膀胱经第二十一,手厥阴心包经第十六,手少阳三焦经第十七,手阳明大肠经第十八。

 

- 卷八:足少阳胆经第二十二,足厥阴肝经第二十三,足少阴肾经第二十四,足太阳膀胱经第二十五,手少阴心经第二十六,手太阳小肠经第二十七。

 

- 卷九:督脉第三十,任脉第三十一,冲脉第三十二,带脉第三十三,阳跷脉第三十四,阴跷脉第三十五,阳维脉第三十六,阴维脉第三十七。

 

- 卷十:阴交阳别第三十九,头直上入发一寸五分却行至项凡二十五穴第二,头直下项上凡十一穴第三,头之阴肩上凡六穴第四,肩背第四,肘后凡八穴第六。

 

- 卷十一:手太阴肺经下第二十六,手阳明大肠经下第十八,手少阴心经下第二十八,手太阳小肠经下第三十,足太阴脾经下第三十一,足阳明胃经下第三十二,足少阴肾经下第三十四,足太阳膀胱经下第三十五,手厥阴心包经下第二十六,手少阳三焦经下第二十八,手阳明大肠经下第三十。

 

- 卷十二:足少阳胆经下第三十八,足厥阴肝经下第四十,足少阴肾经下第四十二,足太阳膀胱经下第四十三,手少阴心经下第三十,手太阳小肠经下第三十二,手少阳三焦经下第三十四,足厥阴肝经下第四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gtzz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