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中国乃至世界已经成为医疗体系中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针灸行业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行业,在各地学习针灸和使用针灸的人群越来越广。随着学习针灸人群的壮大,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在鱼龙混杂的针灸培训机构中,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有的机构为了片面追求短平快的效果,存在着许多的弊端。
作为针灸学习者来说,需要尽力避免以下误区。
第一,重针灸技法,轻中医理论;
针灸是一种以外力刺激人体来达到治疗病症的治疗手段。针灸的神奇案例数不胜数,但是人们往往关注于神奇的技法,却忽略了“诊、治、疗”全部过程中最核心的理论知识在其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针灸强调作用于外传达于内,技法非常重要。从业者的针灸技法水平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对于针灸学习者来说加强技法学习和技法训练很有必要。
也必须要进行系统理论学习,否则终究是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真正进行针灸临床时候往往无法进行合理的对症治疗。
第二,重点面穴位,轻角度深度;
学习的时候只注重穴位二维定位,却对深度、角度等三维特性缺乏理解。针灸的效果决定因素不仅是穴位的定位准确,还有针刺的角度、针刺的深度以及动态手法运针。这几方面综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以补泻手法为例:
㈠捻转补泻。
㈡提插补泻。
㈢徐疾补泻。
㈣迎随补泻。
㈥开阖补泻。
㈦烧山火。
㈧透天凉。
㈨阳中隐阴法。
㈩阴中隐阳法。
十种补泻手法各不相同,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毫针在循点穴部位的操作有上下、左右、轻重、快慢、深浅、方向多种调节方式。结瘀瘀穴的内外层次变化和操作顺序变化,形成了如今庞大的针灸技法体系。学习时候如果只重视腧穴方位,以为能够记住腧穴的方位就是会针灸了,其实大错特错。例如颈源性眩晕和颈源性头痛均可取穴风池穴进行针灸治疗,但是颈源性眩晕病症需要针刺方向为胫神经根方向,而颈源性头痛需要针刺寰枢椎之间的椎动脉沟附近进针。
第三,重记忆强化,轻理解融汇;
针灸所涉及的知识体系极其庞大,知识点多如牛毛。记忆是学习的基础,但是不是学习的法门。知识的充分理解和体系的融汇贯通才是最佳的学习效果。
强行记忆这些知识点往往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进展缓慢,容易记忆混乱。这些将会导致日后实际应用时无法迅速找准病症,无法迅速切中要害做针对性治疗。与其执着于碎片化的死记硬背一些的知识点,不如系统化的学习针灸知识体系的基本规律,从而达到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即要记忆强化,又重理解和融汇,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快速成长并可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重独特技法,轻标准技术。
任何针灸技法是基于藏象学说、经络腧穴、病机辨证相关基础中医理论进行因症施治的技术手段。独特技法是经过挖掘中医理论并结合临床实践,发现或改进的针灸手法。独特技法有其突出之处,但是标准技术才是针灸技术的根本。需要回到针灸学自身,,以标准化的视角,重新审视针灸学,深入分析和思考针灸学的哪些特征需要标准化、如何标准化等问题。既不能借个体化一味地排斥标准化,也不能简单地用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改造针灸。标准技术与独特技术应相辅相成,从而真正形成针灸标准化与独特性相结合的技能体系。以便未来的针灸实践中能够做到因病施治、对症组方。
第五,重诊治慢病,轻应对急症。
针灸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软组织损伤性疾病、风湿痹症等慢性病。而这些病症属于需要长期治疗才能起效的病症。造成许多人误以为针灸只能治疗慢性病,对于急症没有治疗方法。事实上最佳适应症是急性病。针灸的起源就是为了应对血脓等急性病症。《素问·病能论》:"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针灸的主治病症、协治病症和研治病症三方面需要体系化了解和学习。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经络穴络穴、病机辨证方面的学习,才能真正最大化发挥针灸的疗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