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针灸治疗

针灸效果真的好吗(针灸有效果)

中医针灸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在《内经》时代,灵枢经里就详细总结了针灸的器械,针法,治疗原则,还很具体的提到某些病的治疗穴位。虽然近代很多人怀疑针灸是否真的有效,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确一直在临床使用这一个古老的医疗技术。

对于针灸效果,我一直有疑惑

 

 

我也经常使用针灸来处理一些基层常见的疾病,然而我一直有种忐忑不安的感觉,因为我无法理解针灸起作用的机制。

针灸治疗疼痛病其实并不难解释,但在我的实践中,使用针灸刺血的方法治疗一些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比如扁桃体炎, 麦粒肿(偷针眼),痤疮,急性胃肠炎,或者一些伤口不易愈合,能起到效果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当然也有一些朋友说这是安慰剂效应,但作用如此明显的安慰剂效应,也让人无法回避。

关于针灸研究发表在国际期刊说明什么

上个月,中美几位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电针灸的文章,他们通过研究电刺激足三里穴,天枢穴,观察不同穴位引起不同的抗炎效应得出来几个结论,让我眼前一亮。

(1)穴位具有特异性

 

 

研究者通过使用低强度的电刺激激活一种特殊的感觉神经,并由此激活神经系统中的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分泌抗炎物质;但同样的电刺激无法在天枢穴上起到相同的作用,原因是天枢穴没有相同的感觉神经纤维。

不仅穴位的位置有特异性,穴位的深度也有特异性。同样在足三里进行电刺激,仅在浅层刺激并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原因是这种神经主要在下肢胫骨附近筋膜组织中密集存在。现在很多医生十分强调“筋膜”的重要性,看来也不仅仅是之前认为的力的传导作用。
(2) 针刺强度具有特异性

 

 

传统针灸一直认为刺激强度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针灸一直就有“补法”和“泻法”的区别。有的医生就认为强刺激不留针是泻法,弱刺激长留针是补法。但具体来说补法和泻法是否真的有区别也有争论,有的医生就强调“针无补法”。

这次科学家就发现不同刺激强度可以激活不同自主神经环路,而且不同的穴位需要的刺激强度也不尽相同。

腹部穴位天枢高强度针刺刺激能够激活NPY+外周交感神经元,进而抑制人工诱导的炎症,低强度刺激则不能达到此效果;后肢足三里穴位低强度针刺刺激足以激活 “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而高强度针刺刺激则可以同时激活另外的过程,可以发挥其联合抗炎作用。不同的刺激强度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
(3) 针刺效果的双向性

 

 

针灸效果的双向性能在临床上观察到,比如同样是针灸,胃痉挛时可以解痉,也可以用来治疗胃蠕动不足引起的腹胀。但这种“双向调节”常常被有些 人拿来嘲笑针灸,认为只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臆测。

但这篇论文里显示同样是穴位的电刺激,如果在人工诱导全身性炎症发生前,给予腹部穴位天枢高强度的电针刺激,可以观察到抗炎的刺激效果;而在人工诱导炎症后,应用相同腹部穴位和刺激强度,却表现为刺激炎症发生。与之不同的是,无论人工诱导炎症前后,足三里低强度针刺均可表现为抑制炎症反应作用。

我的一点感想

传统针灸不是电刺激

 

 

传统针灸应该是一种机械刺激,而不是电刺激。当然在生物体内神经传导最终是以电信号的方式实现的,但传统针灸的作用机制是否和论文揭示的原理一致,仍然需要研究。

这一点其实也是不少反对针灸的网友诟病的地方,但我倒觉得没什么。穴位的特异性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不仅仅是对针刺有特异性反应,对按压,艾灸都能表现出特异性的反应。这篇论文从物质层面证明穴位对 电刺激的反应可以算是穴位的物质效应的一个证明。

这种研究对临床是否有作用

 

 

我看到不少爱好针灸的朋友为此欢欣鼓舞,也发现有朋友对此不屑一顾,认为无论怎么研究,扎针仍然要这么扎,对临床毫无作用。

这种研究既是一种基础研究,很有可能也可以引申出某种临床技术。好像古代的火药,自古以来都是那么做的,但在化学家研究后可以根据其原理制造出威力更大的炸药。

当然暂时来说这些研究还不能对传统的做法发起挑战,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些研究既是对传统的发展又是对传统的消灭,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传统理论彻底成为一种文化遗存,而不再有指导临床的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gtzz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