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小学生书包重量多达七八斤,有的甚至超10斤,也有报道称过重书包可能压弯孩子的脊柱,招致脊柱侧弯。事实是否如此?、走路也驼背着走……许多孩子被发现是脊柱侧弯的时候,家长自然而然的就联想到孩子背过重的书包,坐姿不端等等,那这些因素是不是导致脊柱侧弯的主要原因呢?
脊柱侧弯本是一种比较陌生的疾病,但近年来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引起不少家长的关注,在分析脊柱侧弯的原因时,许多人把矛头指向了小学生那沉重的书包。究竟,小学生背“重量级”书包能否引来【脊柱侧弯】呢?
什么是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又称脊柱侧凸,它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正常人的脊柱从后面看应该是一条直线,并且躯干两侧对称,如果正位全脊柱X线片显示cobb角大于10度的侧方弯曲,即可诊断为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又称脊柱侧凸,它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简单说就是从背后观察脊柱,正常的脊柱是直的,并且躯干两侧对称,如果脊柱向左或向右偏离了这条中轴线,就可称为脊柱侧弯。严重的脊柱侧弯会压迫胸腔和腹腔内的器官,甚至会影响心肺功能、消化功能,出现呼吸困难、进食困难等问题。如果脊柱侧弯压迫到神经,还会导致神经功能损伤,甚至可能出现截瘫。
脊柱侧弯三种类型
1,第一种就是由于用腰姿势不对导致肌肉疲劳或者疼痛,为了缓解疼痛代偿性的可能会弯曲我们的腰部,在照片上面可能会反应出来有脊柱侧弯,这种通过治疗以后多半是可复性的。
2,青少年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是比较常见的,是由于特发性的原因也就是不明原因引起的脊柱的生理曲度的改变,特别是在冠状位上呈S形,这种侧弯会导致外观的明显改变双肩不平衡骨盆不平衡,严重的影响外观甚至在侧弯比较明显的时候,可以影响到我们肺部的发育以及肠道功能,胃肠道功能的发育以及改善影响营养的摄入。
3,比较常见的侧弯就是退变性侧弯,是老化引起的侧弯伴随有椎间盘的退变,腰椎的滑脱侧方的移位椎管的狭窄等导致的侧弯,所以不同的侧弯要不同的理解,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书包过重并非脊柱侧弯主因
根据病因脊柱侧弯分为先天性和特发性两种类型,前者是由于胚胎脊柱结构发生异常所致,临床上较少发生;后者占85%-95%,具体发病原因不明,与长期不良姿势、过度运动有一定关系。虽然书包太重,可能会引起孩子腰背部不适,但不是腰背痛决定性因素。坐姿、学习时间、睡眠时间、身体条件、课余活动量、发育情况、家庭条件等诸多因素都有影响。
大部分的脊柱侧弯患者都是特发性的——小朋友刚出生时脊柱是正常的,随着生长发育,不知道为什么就逐渐变弯了,而且发展迅速。由于原因不明,所以家长们常把罪责算在坐姿不正等外因的头上。
主要由于小学生脊柱各环节较软,经长期压迫易变形,如果书包太重,把孩子的背往后拉,脖子只能往前伸,身体向前倾,就有可能引起轻微的姿势性脊柱后突。如长期固定一边肩背单肩书包,就有可能引起轻度的姿势性脊柱侧弯,经纠正姿势可恢复。但一般孩子背书包的时间不长,所以不用过于担忧。
尽管如此,过重的书包会对椎间盘造成挤压,引起背部肌肉劳损,因此建议小学生用具有背部保护功能的双肩包。
怎么观察孩子有没有脊柱侧弯?
最早发现的一定是父母
早期的脊柱侧弯不容易被发现,许多脊柱侧弯都是因为其他疾病拍片检查时知道的。所以父母平时要多留心,观察孩子的脊柱的变化。
1两侧肩膀是不是高低不平
2女孩双乳发育不对称,左侧的乳房往往较大。
3弯腰后,背部平面是否一边高一边低
4双髋部不等高,腰部不对称。
关于脊柱侧弯治疗
要根据侧弯的严重程度决定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对于青少年的脊柱侧弯,这种情况如果脊柱侧弯的程度比较轻,可以进行支具的矫正。
如果脊柱侧弯比较重,那么这种情况,需要进行脊柱的矫形手术进行治疗。
如果退变性的脊柱侧弯,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任何的症状的话,也可以暂时的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存在严重的腰痛,以及下肢的神经异常表现,那么这种情况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预防脊柱侧弯
学龄儿童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加强肌肉锻炼,防治脊柱侧凸最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小学生锻炼脊柱可多进行广播体操、游泳等运动,应在学校内推广脊柱侧凸防治知识,定期进行脊柱侧凸的筛查。
1.练习正确的姿势。先天性的脊柱侧弯患者,正确姿势的练习起到的作用可能不大,但是多年的习惯性错误姿势会影响成年人的脊柱弯曲形态,造成功能性的脊柱侧弯。
2.选择质地较硬且有支撑的床垫。我们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觉,所以您的床垫选择与睡觉姿势同样重要。
3.体育锻炼时最好均衡锻炼两次肢体。长时间的只锻炼一侧肢体,可造成该侧肢体肌肉比对侧发达很多,因而引起身体的不对称。
4.进食有营养的食物。骨骼发育需要钙磷等矿物质,如果缺少这些,可引起骨质脆弱或成骨不全,一旦椎骨开始退化或破裂,脊柱很可能向一侧弯曲,进而发展为退行性成人脊柱侧弯。
最后再次说明下书包太重,可能会引起孩子腰背部不适,但不是腰背痛脊柱侧弯决定性因素。坐姿、学习时间、睡眠时间、身体条件、课余活动量、发育情况、家庭条件等诸多因素都有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