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针灸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能不能治好(强直性脊柱炎)

一、临床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最常见类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一组中度异型性疾病,包括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脊柱关节病、反应性脊柱关节病(赖特综合征)、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的肠病性脊柱关节病,以及所谓的未分化性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与后面的这些疾病具有一些相同的特性:有一定的遗传背景(HLAB27),泌尿生殖器或者胃肠道细菌感染进一步升级以及随后持久的免疫反应,炎症累及典型位点.炎症期间及炎症后的骨质增生。当然还有一些表现本质上专属于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高峰期是在成年早期或者青春期(平均年龄25岁)。45岁以后发病的情况少见。炎性腰背痛是典型表现,小于45岁的患者往往特征性地发生深夜或者清晨的下腰背部疼痛,伴有晨僵,但活动后可改善。疾病复发比较隐匿,疼痛周期可持续3个月以上,而且对非甾体类抗炎药敏感有效。在预选人群中30%~65%伴有炎性腰背痛的患者都有骶髂关节炎改变。

炎症进一步逐渐累及脊柱,特别是胸腰段和颈段,导致新骨形成、关节强直及姿势恶化。除了脊椎疼痛和僵硬以外,可出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滑膜炎和关节炎(主要累及下肢或者近端关节)。附着点炎很典型,往往累及韧带或者肌腱的骨附着点,但最常见于跟后部。

二、实验室检查结果

作为炎症反应的标志,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会升高,如上所述,HLA-B27常为阳性,但是阳性结果并不能提示存在骶髂关节炎,而阴性结果也不是排除性标准。

三、骶骼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

(一)X线平片 骶髂关节炎特征性表现为骨质侵蚀、硬化及骨桥形成三联征,其中骨桥形成标志着关节强直的开始。这三种征象往往可以同时观察到(图51-1A)。

骨质侵蚀会造成关节轮廓一定程度的模糊不清。X线平片上,确切的骨质侵蚀主要表现为尾端关节面不规则齿状的轮廓。当骨质侵蚀显著时,会形成串珠样改变,并伴有关节间隙假性增宽(图51-1B)。和外周关节炎比较,在X线平片上骨质软化并不是骶骼关节炎的表现。

风湿性骶髂关节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典型的风湿性骶髂关节炎不仅累及尾端骨,也会累及关节的中间部分。关节间隙表现为宽大、边界不清,以髂骨面表现显著(图51-1)。当发生整个关节强直时,骨质硬化减退、消失(图51-1D、E)。

X线平片并不能单独显示骨桥,早期骨桥形成可以导致关节轮廓的模糊,相对难以检查出,因为即便正常人的关节也仅能显示不同部分。渐进性不全关节强直可以在随访检查中被很好地检查出来。即使没有原片作为对比,当看到关节间隙只有很少残留时也要想到不全关节强直的发生。关节强直发生时,可以看见关节间隙消失(图51-1C、E)。当关节强直病程较长时,骨质硬化消失,正常的关节间隙被正常结构骨取代。

 

(二)磁共振 MRI可以在X线平片征象出现前以及结构破坏前检查出早期骶髂关节炎。这是由于MRI可以显示炎症进程,比如骨炎、滑膜炎、滑囊炎、附着点炎、关节内肉芽组织以及关节内渗出。

 


 

四、脊椎表现

(一)X线平片韧带骨赘是强直性脊柱炎累及椎体时的特征性改变,典型的韧带骨赘都是起自纤维环椎角处(图51-3A),与韧带骨赘相对的是椎体骨赘,它起源于邻近椎角的椎体侧面或腹侧面(图51-3F、G),并沿着纤维环的外侧及突出的部分蔓延,最后在椎间隙处桥接形成膨隆征象。当椎间盘退变同成胸腰段的脊柱后凸畸形。

椎间盘炎症(间盘炎、风湿性脊柱间盘炎)是强直性脊柱炎另一个典型的表现,分为椎角病灶(Romanus 病灶)和中央终板病灶(Andersson病灶)。

上述提到的Romanus病灶(对应于Cawley病灶2型)表现为椎角的硬化病灶并伴随终板的侵蚀,病灶往往限于前上椎角且好发于腰椎(图51-3E)。与单纯椎角硬化病灶相比,侵蚀性病变相当少见,椎角病灶不排除发生在椎体的腹侧面,可发生在任意终板边缘。Romanu病灶这个名词也可表示发生在任何椎角的类似的侵蚀性病灶。但是,由于X线平片的重叠效应,在背侧和侧面的椎体Romanu病灶往往很少能观察到。

发生在前椎角的轻度硬化是Romanu病灶的一种小的变异,称为“亮角”(图51-3D),Romanu病灶、亮角以及X线平片上不易发现但在MR1上可以发现的病灶经过多年的变化最终导致韧带骨赘的形成。

方形椎、桶状椎及椎体腹侧面饱满都是椎体腹侧面炎症及骨质增生的结果(图51-3D)。

椎小关节强直是由于附着点炎导致的囊状骨化或者侵蚀性关节炎造成的(图51-3B)。在X线平片上,疾病早期阶段征象并不显著,当韧带骨赘没有出现时,这种改变导致了多脊椎活动受限以及相对不明显的X线表现。在晚期阶段,在脊椎的背外侧可见宽大的骨化带。在正位X线平片上,表现为平行的硬化带,称为“轨道征”(图51-3C)。强直性脊柱炎累及枢椎以下颈椎很常见,而颅颈连接处较少累及。颈椎完全强直及韧带骨赘形成的患者仅能支撑.~C2的活动,但是伴有环枢椎韧带骨化或者颅颈韧带破坏的患者往往伴随环椎前脱位。

韧带骨化,比如髂腰韧带、棘间韧带或者棘上韧带的骨化往往发生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晚期,多节段的棘上韧带骨化在影像上表现为“匕首征”(图51-3C)。

 

(二)磁共振 与X线平片相比,当炎症处于非活动期时韧带骨赘(骨刺、前角或者后角骨赘)在STIR上表现并不显著。T1WI显示脂肪或者正常骨髓信号可延伸至椎角骨刺。桥接的韧带骨赘也可称为“前后角强直”。当椎角炎症完全消散后,韧带骨赘才开始形成,但有时也可见反复或者持续的强化(图51-5A、B)。

活动期椎间盘炎症包括椎角病灶及Anderson病灶。典型特征是间盘下骨髓水肿及增强出现强化。慢性期可以看到脂肪积聚及骨质硬化。由于强直性脊柱炎容易反复发作,所以静止期和活动期的病变可同时出现在不同椎体水平甚至单一病灶中,比如低信号硬化区周围可见环形骨髓水肿信号,有时可见到骨质侵蚀改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gtzz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