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不寐亦称失眠,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宁所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短,深度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甚则彻夜不寐。
西医学中,与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相关的失眠称为继发性失眠,不与其相关联的,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称为原发性失眠,均可参考本病辩证施灸。
【病因病机】
正常睡眠赖于人体“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宁,即阳能入于阴。如思虑过度,内伤心脾;或体虚阴伤,阴虚火旺扰乱心神;或大惊大怒,心胆气虚;或宿食腐化为痰热,扰动胃腑;或情志不舒,气郁化火,肝火扰神,均能使心神不安发为本病。
不寐病因虽多,但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能入于阴。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辩证施灸】
1、心脾两虚证
主要表现:夜卧难眠,或睡中多梦,易醒,食少神疲,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则: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蕲艾灸法治疗:
配穴:(1)心俞、脾俞;(2)神门、三阴交、足三里。
灸法:(1)蕲艾条温和灸:两组腧穴交替施灸,45—60分钟/穴,日1次。
(2)蕲艾器具灸:两组腧穴交替施灸,45—60分钟/穴,日1次。
(3)蕲艾炷着肤灸:两组腧穴交替施灸,7—9壮/穴,日1次。
(4)蕲艾炷隔姜灸:两组腧穴交替施灸,7—9壮/穴,日1次。
2、心肾不交证
主要表现: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昏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蕲艾灸法治疗:
配穴:大陵、太溪、神门、三阴交。
灸法:(1)蕲艾条温和灸:45—60分钟/穴,日1次。
(2)蕲艾器具灸:45—60分钟/穴,日1次。
(3)蕲艾温针灸:35—45分钟/穴,日1次。
3、心胆气虚证
主要表现:不寐,多噩梦,易于惊醒,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治则: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蕲艾灸法治疗:
配穴:神门、百会、神阙、气海。
灸法:(1)蕲艾条温和灸:45—60分钟/穴,日1次。
(2)蕲艾器具灸:45—60分钟/穴,日1次。
(3)蕲艾炷着肤灸:7—9壮/穴,日1次。
4、肝火扰心证
主要表现: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且胀,目赤耳鸣,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蕲艾灸法治疗:
配穴:神门、行间、涌泉、三阴交。
灸法:(1)蕲艾条温和灸:45—60分钟/穴,日1次。
(2)蕲艾器具灸:45—60分钟/穴,日1次。
(3)蕲艾炷隔蒜灸:7—9壮/穴,日1次。
刺络放血治疗:行间、侠溪点刺放血,3—5ml/次,2次/周。
5、痰热扰心证
主要表现: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头重,目眩,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痰,和中安神。
配穴:心俞、阴陵泉、神门、间使。
灸法:(1)蕲艾条温和灸:45—60分钟/穴,日1次。
(2)蕲艾器具灸:45—60分钟/穴,日1次。
(3)蕲艾炷着肤灸:7—9壮/穴,日1次。
(4)蕲艾温针灸:35—45分钟/穴,日1次。
【医案举隅】
熊某,女,16岁,学生。2014年7月13日初诊:患者失眠2年,近3月来,因学习任务繁重等原因,导致不寐加重,时寐时醒,甚则彻夜不眠。每晚须服安眠药方能入睡3—5小时,伴心慌心悸,头晕目眩,面色晄白,神疲乏力,食纳无味,月经延期,量少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心脾两虚之不寐。治以蕲艾条温和灸①安眠穴、心俞、脾俞;②神门、三阴交、足三里,两组腧穴交替施灸,45—60分钟/穴,日1次。施灸当晚酣睡7小时,其灸半月后,诸症如扫。随访3年未复。
按:案中熊某因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等因素致失眠,证属心脾两虚之不寐。概因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也。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为法。今用蕲艾条温和灸安眠穴、神门、三阴交、心俞、脾俞诸穴,法证相符,效如桴鼔。
【李时珍灸方】
“秫米、大豆:日夜不眠,以新布火炙熨目,并蒸豆枕之。”(《本草纲目·卷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