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部分。即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根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有关。而引起疼痛发作。多见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者约占70~80%。女性居多。
(一)药物治疗:①酰胺脒嗪。又称卡马西平。对140153/‘ target=’_blank‘》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一般自小剂量开始。初服100mg,2/d,以后每日增加100mg。直疼至痛控制或不能耐受时为止。通常有效剂量宜为200mg,3-4/d。副作用可有嗜睡。恶心。呕吐。眩晕。共济失调。药诊和白细胞减少等。一般不严重。减量或停药可消除。②苯妥英钠。通常剂量为0.1~0.2g,2-3/d,日总量不宜超过0.6g。副作用有齿龈增生。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等。③维生素B族药物。维生素B1、B6各10~20mg。3/d。维生素B12100~200μg,肌注1/d。④山莨菪碱(654-2)10mg。肌注。2/d或5~10毫克。口服,3/d。⑤菸酰胺100毫克。口服,3/d。
(二)理疗:可用间动电(疏密波)疗法或旋磁疗法。也可用激光疗法。采用氮氖激光照射半月神经节。
(三)中医针刺疗法:①体针。三叉神经第一支疼痛可针刺患侧太阳。头维等穴;第二支痛可针刺四白。
症状
(一)疼痛部位:不超出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常局限于一侧。多累及一支、以第二、三支最常受累,约占95%。
(二)疼痛性质:疼痛呈发作性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种。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逐渐加重,发作频繁者可影响进食和休息。
(三)诱发因素及“扳机点”: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洗脸等动作诱发。甚至风吹或响声也能引起发作。有些病人触摸鼻旁、口周、牙龈、眉弓内端等区域即可引起疼痛发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