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传下来的疗法,能够入选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我感到很光荣。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把爷爷的技艺推广好、传承好,是我的义务跟责任。”在汕头潮南区古埕社区,年过七旬的姚顺平谈起自家“姚式中医正骨疗法”时神采奕奕,充满自豪感。
日前,省政府公布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汕头共有12个项目入选,涉及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和民俗五大类。这些项目技艺精细,绝技纷呈,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其中,中医正骨疗法(姚式中医正骨疗法)便是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在五大类中较为亮眼。
姚式中医正骨疗法是潮汕民间传统医药的一种延续,以正骨指法和推拿手法为主,治疗颈肩腰腿关节疼痛及经络受阻伤性疼痛的独特手法。清光绪年间,该疗法创始人姚洪振学武习医,是当地有名的拳师和骨伤名医。姚洪振将骨伤医术传给儿子姚林泉,后来代代相传,姚顺平便是这门疗法的第三代传承人,他从16岁起便跟在父亲身边,一边帮忙一边学习。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姚顺平对正骨疗法逐渐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学习正骨,入行至今已有50多年。
如今,尽管退居二线,平日里,姚顺平仍热心帮人正骨疗伤;闲暇时,他不遗余力悉心指导三个儿子精益求精……他希望和家人一起守护这份祖业,让更多人认识到传统中医正骨疗法也能奏出属于自己、属于当下新时期的美妙音符。
在祖传技艺耳濡目染下成长
“以指法压点穴位按摩,是姚式中医正骨疗法的特色。”73岁的姚顺平,说起中医正骨疗法这门行当,顿时眉飞色舞,一手冲泡着工夫茶,一手比划着指法。他说,该疗法从一百多年前创立,创始人是他的爷爷姚洪振,其为当地有名的拳师,因学习《校正增广验方新编》等医书,熟悉中医草药知识,掌握了跌打损伤治疗技艺。
姚顺平幼时随父母住在老寨子里,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家里经常有客人来求医,父亲时而坐着时而起身,用双手在客人身上按摩着,接着又为他们敷上药膏。“药膏特有的味道很难忘,当时闻起来不是很习惯,现在竟然挺怀念的。”他回忆说。
姚顺平的初中学习生涯是在井都中学度过的。“我16岁初中毕业后,因为一些原因没能继续上高中甚至大学,早早就开始留在家里帮忙了……”他遗憾地说。
也是从16岁起,姚顺平才真正与中医正骨疗法结缘。年纪虽小,但姚顺平却很懂事,在父亲为人看病时经常静坐一旁,认真看父亲如何为人按压穴位,指法的起落等。晚饭过后,他还拿起家里的骨科医书“啃”,熟悉人体骨骼构造、穴位分布情况等,遇到不懂的就向父亲请教——他的这些举动,父亲都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以前,汕头市工人医院多次来邀请父亲到院做骨科主治医生,由于父亲在家乡已开设了诊所,病人特别多,为照顾家乡父老,他婉拒了医院的聘请。”姚顺平回忆说。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长期耳濡目染父亲医治病人的姚顺平,逐渐成为父亲的左膀右臂,协助父亲削竹片、捣药、敷药等,技艺越来越熟练,其父偶尔需要出诊也会带上他。就这样到23岁,姚顺平已经掌握正骨疗法的基本技艺,对于正骨疗法也有了新的认识和追求。
精益求精找准痛点治顽疾
1995年,姚顺平45岁时开始独当一面,接过父亲的担子继续经营姚氏祖传医馆。他延续父亲的医德和医术,经常为贫困患者免费治病,在继承祖传药方和技艺的同时,不断学习钻研,改进治疗方法,优化药物配方,精益求精。
“姚氏中医正骨疗法中有着五种技艺,分别是泡制药酒技艺、正骨指法技艺、推拿手法技艺、膏药制作技艺、研制内服药技艺。手法分为指法、推法、弹筋、点穴、拉伸、整脊等六法。”姚顺平介绍说,这种疗法是在传统中医正骨疗法技艺的基础上,结合武学的点穴手法,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发展而形成独特的治疗方法,主要运用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手法治疗全身新旧骨折及闭合性骨折疾病。
进入千禧年之后,随着医术越来越精湛,姚氏祖传医馆声名远扬。彼时交通十分不便,姚顺平仍然坚持出诊,去过普宁、海门、金浦、汕头等地,每次出诊就尽可能地带齐药品和医用夹板,因此,他视大药箱为贴身“宝物”,生怕遭劫或丢失。
2004年,姚顺平帮胪岗镇溪头村一位94岁的老妇人治疗。老妇人因不小心跌倒导致股骨颈粉碎性骨折,不能站立和走路,其儿女每日寻医问药,老妇人却始终不见好转。“老人家的儿女找到了我,我去看完后就嘱咐他们要让老人家三个月卧床期间保持身体干爽,要避免生褥疮。”姚顺平说,老人家的儿女都十分孝顺,按照姚顺平的医嘱把老人照顾妥帖。就这样,经过多次正骨、推拿、敷药、内服药等环节后,老人家逐渐恢复健康,能够下床走路了。
还有一对潮阳海门籍的六旬夫妻,早年在海外发展,因积劳成疾,某次意外导致膝盖骨落下顽疾,严重时竟无法行走,夫妻俩十几年间一直寻医问药而无果。2001年,经人介绍找到了姚顺平,在他的耐心治疗下,三个多月后这对夫妻逐渐好转起来。“长年的旧伤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找到‘阿是穴’即痛点处,再以多种指法揉按此穴,配以秘制的药方,配合做些康复动作,这样就能好起来。”
守正创新为祖业申遗奔走
沏上一泡工夫茶,看着三个儿子为前来求医的病人正骨、敷药,姚顺平面露喜色。然而,喜悦之余仍有焦虑,他坦言,姚氏正骨指法和推拿手法要求熟练、稳准,练习过程比较辛苦,家族里曾有人因为辛苦而放弃;而膏药以及内服药制作工艺复杂繁琐,因此,与诸多传统技艺一样,该疗法也面临着传承困境。
好在姚顺平三个儿子接过了传承这一担子,成为该疗法的第四代传承人。他们中,姚宏峰、姚宏章十多年来跟随父亲在姚氏祖传医馆从事临床工作;姚宏峻在大学本科药学专业毕业后,又到广州中医药大学深造学习了三年针灸推拿,深入学习了中医知识。他们均在祖辈姚氏中医正骨的基础上到外学医,再结合到姚氏中医正骨里面来,让传承技艺不断优化进步。
姚宏峻在家里排行老三,今年38岁。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朋友说传统医药类也能够申报成为非遗项目。为此,他开始搜集爷爷、父亲的老照片、老物件,听父亲口述作记录,还多次到当地文化部门咨询、交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书》上的要求进行填写、修改。
“说真的,申报过程是比较繁琐的,尤其是写材料。因后半夜灵感较好,那段时间后半夜经常从床上爬起来写。”姚宏峻坦言,虽然他也曾想过放弃,但想到这份祖业有机会申遗,他仍然咬咬牙坚持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姚氏中医正骨疗法于2018年6月成功申请成为潮南区级非遗项目;2019年1月成功申请成为汕头市级非遗项目。姚顺平也顺利成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姚宏峻目前还在为父亲申报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而奔走。
“毕竟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我不愿意让它到了我这一代就失传了。”谈及传承问题,三兄弟几乎异口同声。随着深入实践和了解,他们对这门老手艺有着很深的感情,共同立志要在继承中创新,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