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正骨,是中国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用以治疗骨折、脱臼等外力导致的骨关节损伤。
当年在门诊跟着一位中医教授看诊,一天,有一位年轻人被几个朋友送进了急诊室,是手臂脱臼。
这年轻人有惯性脱臼史,跟朋友相约去游泳,一个动作不小心手臂就脱臼了。当下,教授让他躺在地上,自己也坐下,只见教授拉着他的患侧的手,用脚在腋窝下一蹬,听到“咯噔”一声,脱臼的手臂就复位了。不需住院,也没服用药物,就让他离开了。因为是惯性脱臼,所以教授建议那青年,应该服用一些补气血的药物,才不会常患 。
接骨、正骨,是中国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用以治疗骨折、脱臼等外力导致的骨关节损伤。清朝著名医家吴谦的“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沿用至今。而在古时,还有一些在现代看起来颇为神奇的接骨方法。
神奇的柳枝接骨和铜接骨法
明末清初医学家傅青主在《金针度世》一书中有记载已失传的骨科治疗方法“柳枝接骨法”。
书中叙述,医家把剥去皮的柳枝整成骨形,柳枝中间打通成骨腔状,然后放在两段碎骨的切面中间,代替被切除的骨头。再把两个切面都涂上热的生鸡血,之后涂上能生长肌肉的石青散,把肌肉缝好,再敷上中药接血膏,夹上木板固定骨位,便完成治疗。随着骨折愈合,柳枝逐渐融为骨骼的一部分。
不但如此,手术结束后,使用甘草汤或盐汤就能解掉麻醉剂的麻醉效用,使麻醉药能很好的受到控制。
元朝医家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写到,他主张骨折或脱臼后进行复位之前应先进行麻醉,再施术。他使用“草乌散”作为麻醉药,以酒调服让患者服下,等病人昏睡后再施行骨科的整复或手术,术后令病人服盐汤或盐水即可苏醒。后世的《伤科大成》也有麻药的制作与应用,能使患者任刀割接骨,也不觉痛苦。
关于接骨还曾有医案记载,有人因为摔跌而断了腿骨,医生用铜末拌酒给患者服用后,就接续好了。等病人死后十余年在迁葬时,发现他的腿骨被接好的地方有铜末在周围。伤科治疗法中有许多使用铜接骨的处方。这种检视治病后的效果性实验,在许多医案的书中都有记载。
中医八大正骨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清朝著名医家吴谦将正骨手法总结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大法,后世称之为“正骨八法”。
1. 摸法:
是“八法”之首。“摸”是为了解损伤的轻重及深浅,再结合其它诊察方法,为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首先使用手仔细摸所伤之处,诊断出其病因,如骨断、骨碎、骨歪、骨软、骨硬;筋强、筋柔、筋歪、筋正、筋断、筋粗、筋翻、筋寒、筋热;新伤亦或旧伤。先摸其或为跌扑,或为错闪,或为打撞,然后依法治之。
2. 接法:
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原处。
凡骨之跌伤错落,或断而两分,或折而陷下,或碎而散乱,或岐而傍突,观看其形状,缓缓接之,使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医者或用手法,或用工具兼用之,看医者的选择。
骨折的类型以及骨折端移位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接法是对各种骨折复位方法的总称。
3. 端法:
一种治疗骨折脱位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法操作,来加大骨折端角度和扩大畸形,使骨折达到复位。
方法是两手或一手擒定应端之处,酌其重轻,或从下往上端,或从外向内托,或直端、斜端。盖骨离其位,必以手法端之,不需几日骨缝即合,手法须不偏不倚,日后才不会有长短不齐之患。
4. 提法:
又称为牵引法,是治疗筋骨损伤以及关节脱位的必施之法。
此法是筋骨取直之法,凡搭叠之骨离此不能复位,粉碎之骨离此不能完整,脱臼之骨或筋胞离此不能复归。在临床具体应用时,应本着“轻者不重提,重者不轻提”的原则进行灵活治疗。
提法是让陷下之骨,提出如旧。方法有数种,有用两手提者,有用绳帛系高处提者,有提后用器具辅之不致仍陷者,必量所伤之轻重浅深施治。否则旧患虽去,而又增新患。
5~6. 按、摩法:
按法,是指用双手向下按压损伤部位,有祛瘀消肿、活血止痛的作用。
摩法,是指用手徐徐揉摩患处,有通经活络、祛瘀止疼的作用。
此法适用于皮肤筋肉受伤,但肿硬麻木,而骨未断折者。或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
两法常联合使用,多用于软组织损伤及骨折以及脱位后期的治疗。
7~8. 推、拿法:
推者,是以手推之,使还旧处。
拿者,或两手或一手,捏定患处,酌其宜轻宜重,缓缓以复其位。
若肿痛已除,伤痕已愈,其中或有筋急而转摇不甚便利,或有筋纵而运动不甚自如,又或有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是伤虽平,而气血之流行未畅,不宜接、整、端、提等法,惟宜推拿,以通经络气血也。盖人身之经穴,有大经细络之分,一推一拿,视其虚实酌而用之,则有宣通补泻之法,所以患者无不愈。
※※※
学生时代,一位中医教授谈到,西方的接骨方式,是将断骨处衔接得十分密合或用钢钉定住,可是愈合期却比中医采用的方式还要多出半年的时间。因为断骨处需要有磨擦,才能快速长出骨痂,把断骨处衔接的十分密合,就没了摩擦的空间,所以影响了骨痂的生长,减缓了愈合的速度。中医则经过正骨八法的手法,然后再采石膏半托固定后,再加上用药,通常可更快的恢复。
而有些粉碎性骨折的病例,碎骨留在体内会怎样呢?其实,碎骨可以被体内自动吸收,不用担心会留下后遗症,这也体现了人体的奥妙。
中医骨伤科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正骨手法复位、夹板局部定位、中药外敷内服以及即时的功能锻炼。目前已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和科学的闭合骨折三期分治理论与方法,对指导临床有积极的作用。
针对骨折三期的划分,一般认为,骨折开始的两周左右为初期,此时损伤局部瘀血凝结,肿胀疼痛,宜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药;二到四周左右的时间为中期,这时瘀化肿退,骨折断端已初步接合,治宜接骨续筋、和营通络;骨折四周直至愈合为后期,这阶段宜补气养血、补益肝肾。此为骨折三期分治,虽有原则性与规律性,也有其灵活性,不能拘泥不变,还要根据人体的差异而不同,如体质的强弱、骨折的部位等因素而考虑辩证施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