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人们长期伏案工作造成了严重的颈椎病困扰。颈椎病已成为危害上班一族的主要职业病之一。作为中医文化中魁宝的正骨手法,对颈椎病有着很好的调理效果,那么调理颈椎病的正骨手法有哪些呢?
我们在同行业老师学习中整理出以下10种常见的调理颈椎病的正骨手法,分享给大家学习参考。
1、 仰头摇正法
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牵引下正骨法动作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闪动力是外上方。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枕环关节错位时仰头≥30°,转头≤30°,闪动力向上,做屈伸动作2-3下;环枢关节错位时仰头≤20°,转头≥30°,闪动力是外上方,作转头动作2—3下。)
2、 低头摇正法
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上段约屈15度,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5度,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5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
适于颈椎C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
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患椎关节隆起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侧凸症,先治健侧(凸侧在下,凹侧在上),后治患侧,逐个复位。
4、 侧卧摇肩法
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 、侧向搬按法
适用于颈椎1-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牵、扳、按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C6-T2侧摆、侧弯式错位者,可将"动点"改为推肩拉肩法,此法必须使错位椎间侧屈活动度加大才能成功。
6、 挎角搬按法
适于C2-6后关节“混合式错位”,或关节滑膜嵌顿,且关节肿胀者。
患者取健侧卧位,低枕,将头偏向健侧前屈,充分展开患椎关节,术者双手拇指轻力弹拨其颈部紧张肌腱(提肩胛肌、夹肌多见)作滑膜嵌顿的诱导松解,使嵌顿的滑膜退出,并揉捏颈肌使之放松。然后一手拇指"定点"于肿胀隆起的偏下方,另一手扶对侧头面部,将头搬起屈向健侧前外45度,再搬头向患侧后外45度,如此斜向扳按压该隆突关节,重复2-3次即可复平。
7 、牵引下正骨法
适用于C2、3以下颈椎病或外伤致病者。
如,椎间盘突出并发多关节多类型错位,钩突增生并发错位,颈椎椎间盘变性并发各类型错位,颈椎倾位仰位式错位或脊髓型颈椎病因故不能手术等疑难病症。
下分牵引下摇正法、牵引下扳正法、牵引下推正法。牵引前,必须先复位寰枕和寰枢关节错位,以防加重头晕。
8、俯卧冲压法(旋转分压法)
适于颈胸交界区(C6-T3)的关节错位。
以C7棘突左偏,T1棘突右偏伴压痛为例,患者俯卧于软枕上,头在床边悬空,面向颈部放松。术者立于床头,右手掌根部按于C7棘突左侧,力点落在椎板(棘突根)部,左手掌根部按于T1-T3棘突右旁作定点,令患者深呼吸,当其呼气时,术者双手用有限度的冲压力下按,右手"动点力"稍加大,可重复2-3次,由于术者双手作用力方向不同,对旋转式错位较易复正。对滑脱式错位,可改为双拇指同按于后突的椎旁两侧,在双掌牵位头颈时双拇指加按压力,以达到牵引推正之目的。本法亦常用于胸椎段错位。
9、 侧卧推正法
适用于各种前后滑脱式错位,对颈轴变直,反张者有效。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术者用拇指、二指夹持后突棘突两旁椎板处作"定点",另一手托其下颌,使头作前屈后仰活动。当仰头时,"定点"之手稍加力向前推动,使反张的椎体在运动中被推正。滑脱较重者,用牵引下推正较易成功,或取仰卧位于推正时加牵引力,亦可复正。
10、反向运动法
用于松解肌痉挛和肌挛缩(颈背部顽固性牵涉痛)。
正骨后可进行斜角肌痉挛多为钩锥关节错位体征。肌性牵涉痛是最长肌,一般在病椎下6个椎间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不做诊断、治疗的根据。大家如有其它方法欢迎留言交流,一起学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