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脊柱是人体的支柱,腰椎就是脊柱的根基。腰椎间盘作为腰椎中间的一个“软垫子”,对腰椎起着支撑、连接和缓冲震荡的作用。
到了一定年龄,腰椎间盘都会有点突出,只要在正常范围内,不必过于担心。只有严重到一定程度才叫“腰椎间盘突出症”。
8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无需手术,通过4种治疗方法就能缓解。
8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无需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非手术的疗法。80%的人可通过理疗、牵引、静卧休养和药物治疗,自我缓解。
病情严重(腿部皮肤麻木,感觉减退,大小便功能障碍)的患者才需要手术治疗。
按摩+热敷
轻度的腰椎间盘突出,产生肌肉痉挛或是疼痛,可以用手法按摩,加上热敷,缓解肌肉紧张。按摩需要在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的前提下进行,不可盲目进行。
牵引疗法
牵引疗法可使椎间隙略微增大,减少椎间盘内压,扩大椎管容量,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持续牵引2周。
卧床休息
人平躺时,腰椎受力最小,症状才有可能逐渐缓解。一般来说需要卧床3周,3周后带腰围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
配合药物治疗
除了物理治疗,同时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常用的有非甾体消炎止痛药,通过消除炎症因子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另外肌肉松弛剂、神经营养药,对椎间盘突出的症状都有改善作用。
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大小、程度、症状、体征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并不是“千病一方”。
如果通过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超过六周至三个月以上都不缓解,就要请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直腿抬高试验,判断是不是腰突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与椎体相关的腰痛,往往表现为站立时疼痛明显,甚至出现“走着走着就瘸了”的症状,而卧床后疼痛减轻。
核磁共振可以明确显示突出的节段、间盘的退变程度、髓核的突出方向、神经的受压部位等重要信息,是目前腰椎间盘突出最佳的检查方法。
普通人在不去医院的情况下,通过“直腿抬高试验”,可以初步判断是不是有腰突。
具体方法:双腿伸直仰卧,检查者一手扶住患者膝部,使其膝关节伸直。另一手握住踝部并腿慢慢抬高,直至患者产生下肢放射痛为止。记录下此时下肢与床面的角度。
腰椎间盘的“害怕清单”
腰椎间盘的后方相对薄弱,在腰椎退变老化或经受不恰当的运动和外力后,就可能在这个脆弱的部分顶出一个“鼓包”。
如果“鼓包”恰好压到走行的神经根,就会引起腰疼、腿疼、腿麻、无力等症状,也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为了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牢记一份腰椎“害怕清单”:
01
反复的不良运动
20岁后,椎间盘开始退变,弹性和抗负荷能力在逐渐减退,经过挤压、扭转、屈曲等,很容易在腰椎间盘受力最大的部分产生裂隙。在此基础上,反复的不良运动会导致腰椎间盘受到反复伤害或磨损。
02
职业因素
久坐、经常弯腰起立或负重的职业,比如司机、搬运工、举重运动员等,更容易腰椎间盘突出。
从业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腰椎间盘的保护,比如久坐之后出去散散步;搬运东西时,先下蹲,用腿部力量起身等。
03
不良的生活习惯
坐姿不正确、弯腰做家务、弯腰洗头等不良生活习惯,会显著增加腰椎间盘的受力,且腰椎间盘后方持续受挤。长此以往,腰椎间盘突出就形成了,出现疼痛症状。
04
突发外伤
做运动和体力劳动时,突然用力不当、用力过度把“腰闪了”,实际上就是突发间盘突出。
所有腰椎疾病,预防就这几点
腰疼≠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疼的原因很多,如腰肌劳损、肌筋膜炎、腰椎小关节突功能紊乱、腰椎结核、腰椎感染、肾结石等,建议患者去正规医院仔细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但无论哪种腰椎疾病,预防方法大同小异:
到了一定年龄,腰椎间盘都会有点突出,只要在正常范围内,不必过于担心。只有严重到一定程度才叫“腰椎间盘突出症”。
8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无需手术,通过4种治疗方法就能缓解。
8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无需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非手术的疗法。80%的人可通过理疗、牵引、静卧休养和药物治疗,自我缓解。
病情严重(腿部皮肤麻木,感觉减退,大小便功能障碍)的患者才需要手术治疗。
按摩+热敷
轻度的腰椎间盘突出,产生肌肉痉挛或是疼痛,可以用手法按摩,加上热敷,缓解肌肉紧张。按摩需要在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的前提下进行,不可盲目进行。
牵引疗法
牵引疗法可使椎间隙略微增大,减少椎间盘内压,扩大椎管容量,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持续牵引2周。
卧床休息
人平躺时,腰椎受力最小,症状才有可能逐渐缓解。一般来说需要卧床3周,3周后带腰围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
配合药物治疗
除了物理治疗,同时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常用的有非甾体消炎止痛药,通过消除炎症因子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另外肌肉松弛剂、神经营养药,对椎间盘突出的症状都有改善作用。
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大小、程度、症状、体征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并不是“千病一方”。
如果通过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超过六周至三个月以上都不缓解,就要请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直腿抬高试验,判断是不是腰突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与椎体相关的腰痛,往往表现为站立时疼痛明显,甚至出现“走着走着就瘸了”的症状,而卧床后疼痛减轻。
核磁共振可以明确显示突出的节段、间盘的退变程度、髓核的突出方向、神经的受压部位等重要信息,是目前腰椎间盘突出最佳的检查方法。
普通人在不去医院的情况下,通过“直腿抬高试验”,可以初步判断是不是有腰突。
具体方法:双腿伸直仰卧,检查者一手扶住患者膝部,使其膝关节伸直。另一手握住踝部并腿慢慢抬高,直至患者产生下肢放射痛为止。记录下此时下肢与床面的角度。
- 如果到60°~70° 都没有觉得不适,很可能不是腰突;
- 如果抬高在60°以内,坐骨神经(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就痛得不行,则基本可以判断为腰突。
腰椎间盘的“害怕清单”
腰椎间盘的后方相对薄弱,在腰椎退变老化或经受不恰当的运动和外力后,就可能在这个脆弱的部分顶出一个“鼓包”。
如果“鼓包”恰好压到走行的神经根,就会引起腰疼、腿疼、腿麻、无力等症状,也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为了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牢记一份腰椎“害怕清单”:
01
反复的不良运动
20岁后,椎间盘开始退变,弹性和抗负荷能力在逐渐减退,经过挤压、扭转、屈曲等,很容易在腰椎间盘受力最大的部分产生裂隙。在此基础上,反复的不良运动会导致腰椎间盘受到反复伤害或磨损。
02
职业因素
久坐、经常弯腰起立或负重的职业,比如司机、搬运工、举重运动员等,更容易腰椎间盘突出。
从业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腰椎间盘的保护,比如久坐之后出去散散步;搬运东西时,先下蹲,用腿部力量起身等。
03
不良的生活习惯
坐姿不正确、弯腰做家务、弯腰洗头等不良生活习惯,会显著增加腰椎间盘的受力,且腰椎间盘后方持续受挤。长此以往,腰椎间盘突出就形成了,出现疼痛症状。
04
突发外伤
做运动和体力劳动时,突然用力不当、用力过度把“腰闪了”,实际上就是突发间盘突出。
所有腰椎疾病,预防就这几点
腰疼≠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疼的原因很多,如腰肌劳损、肌筋膜炎、腰椎小关节突功能紊乱、腰椎结核、腰椎感染、肾结石等,建议患者去正规医院仔细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但无论哪种腰椎疾病,预防方法大同小异:
- 保持正确坐姿,避免久坐。
- 针对性锻炼腰背部肌肉,如小燕飞、臀桥、五点支撑(选仰卧位,双足、双肘、颈肩部撑床,躯干挺伸离开床面)等。
- 避免久坐、久站、久躺,在工作或劳动中要劳逸结合。卧床时,避免高枕和窝着看电视、看书。
- 适度运动,但避免对腰部产生极度冲击、旋转及屈曲的运动,如投掷铅球等。
- 选个软硬适中的床垫,腰不好的人应睡软硬适中的床垫,以躺在上面腰部没有明显下陷最为适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