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材”《推拿学》第 1 版(范炳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年)。
(1)症状
① 一般有牵拉、过度扭转外伤史。
② 局部疼痛剧烈,甚则牵掣肩背作痛,俯仰转侧困难,常固定于某一体位,不能随意转动,疼痛随脊柱运动增强而加重,且感胸闷不舒,呼吸不畅,入夜翻身困难。重者可有心烦不安,食欲减退。
③ 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水平面有关脏腑反射性疼痛,如胆囊、胃区等疼痛。
(2)体征
① 棘突偏歪:脊柱病变节段可触及偏歪的棘突。表现为一侧偏突,而对侧空虚感。
② 压痛:脊柱病变节段后关节处有明显压痛,多数为一侧,少数为两侧。
③ 肌痉挛:根据病变节段的不同,菱形肌、斜方肌可呈条索状痉挛,亦有明显压痛。
④ 功能障碍:多数无明显障碍,少数可因疼痛导致前屈或转侧时活动幅度减小,牵拉疼痛。
(3)辅助检查
胸椎 X 线:胸椎后关节错缝属解剖位置上的细微变化,两侧关节突关节间隙宽度可能存在 1mm 以上差异。严重者可见脊柱侧弯,棘突偏歪等改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软组织损伤学》第 1 版(张万福主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年)。
(1)症状
① 有急慢性脊背损伤史。
② 有急慢性脊背疼痛或脊背累、沉重等不适感局部疼痛剧烈。
③ 部分患者可出现脊柱水平面有关脏腑反射性疼痛,如胆囊、胃区等疼痛。
(2)体征
① 自上而下顺序检查胸椎棘突有压痛、叩击痛或偏歪,棘突隆起或凹陷。
② 韧带钝厚或剥离,棘突、棘突间和棘旁软组织可有不同范围和程度的损伤与疼痛。
(3)辅助检查
胸椎 X 线:显示后关节间隙宽度改变,并可排除结核、肿痛、骨折、炎症等疾患。
(二)分期诊断
1.急性期:胸椎局部疼痛较剧,甚则牵掣肩背作痛,脊柱水平面有关脏腑反射性疼痛,俯仰转侧活动严重受限。
2.缓解期:胸椎局部疼痛缓解,牵掣肩背作痛,脊柱水平面有关脏腑反射性疼痛症状减轻,俯仰转侧活动稍受限。
3.康复期:胸椎后关节紊乱相关症状体征逐渐消失,活动如常。
(三)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舌质暗青或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数。常有外伤、扭挫伤病史。
2.风寒湿痹证: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遇阴雨天或感风寒后加剧,痛处喜温喜按,肢体欠温。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
二、治疗方法
(一)分期推拿治疗
1.急性期
治法:快速止痛(安全止痛为主,慎用整复类手法)
操作:患者俯卧位,对胸椎关节周围疼痛等症状明显者,医者可采用膏摩或理筋手法在病变部位治疗 3~5 分钟以缓解疼痛。
2.缓解期
治法: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
操作:
(1)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其一侧,以扌衮法、按法、揉法在胸背部交替操作,时间约 5~8 分钟。
(2)继上势,医者沿脊柱两侧竖脊肌用按揉法、弹拨法操作,或点按背部华佗夹脊穴,以病变对应区域为主,3~5 分钟。暴露背部皮肤,涂上介质,沿两侧膀胱经行侧擦法,以透热为度。
(3)胸椎关节调整
方法一:患者俯卧,术者站立在患侧,一手向上扳动一侧肩部,另一手掌抵压患处棘突,两手同时相对用力扳压。
方法二: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身后,采用抱颈提升法,或采用胸推对抗复位扳法操作,以整复关节错缝。
(二)特色疗法
1.针灸治疗
可选用肺俞、风门、心俞、膈俞、肝俞等,并根据症状所累及的部位,按照“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选用相应穴位针灸或拔罐治疗。
2.穴位注射
根据胸椎病变部位和病情,选择 1~3 个夹脊穴,注射液可选用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注射方法参照穴位注射技术操作规范,每穴注射 0.5~2ml,隔日一次,共 3~5 次。
3.中药外敷
麝香镇痛膏、骨通贴膏、狗皮膏、热敷贴等或其他各种外用活血通络的膏剂、乳剂选择性应用。
4.导引疗法
导引法一:易筋经选择韦陀献杵、掌托天门、掉尾式作为重点锻炼方法。
导引法二:脊柱功选择轮转双臂、仙鹤点水作为重点锻炼方法。
导引法三:八段锦选择双手托天、左右开弓作为重点锻炼方法。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推荐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灵脂、香附、牛膝、地龙等。
注意:该方是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中成药:七厘胶囊、活血止痛胶囊等。
2.风寒湿痹证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推荐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生姜等。
注意:该方是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中成药:独活寄生丸、追风活络丸等。
(四)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胸椎局部疼痛较剧,活动严重受限者,可选择 1~2 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如三七总皂苷注射液(血塞通)、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等。
(五)其他疗法
1.胸椎制动
减少胸椎部位过度活动。适用于胸椎习惯性失稳者。
2.理疗
低频脉冲、红外线透热照射疗法等,可根据证型选择性应用。
(六)对症处理
疼痛严重者可选用非甾体类药物,如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美洛昔康或塞来昔布等。
(七)健康指导
1.急性期发作时应停止活动,卧硬床休息。
2.缓解期治疗期间避免胸椎过度活动,避免劳累。
3.康复期避风寒、畅情志、注意劳逸结合。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学》第一版(范炳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年)。
治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胜任原工作和生活。
好转:症状减轻,脊柱胸段能改善。
未愈:原有症状无改善。
(二)评价方法
1.根据胸椎错缝(胸椎后关节紊乱)症状、体征、生活质量量化指标观察表,评价治疗前后胸背酸胀痛、肌肉拘紧、活动受限的改善情况。
2.根据疼痛视觉模拟标尺评估 VAS 表格评价疼痛症状的改善情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