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灸,灼也,从火久声。”灸法源于火,其性以热为用。现代艾灸养生行业发展迅速,成为目前养生热点,随处可见的灸疗馆席卷全国,掀起了全民艾灸热的浪潮,但伴随着的灸误也屡见不鲜,比如艾灸后出现上火、头晕、失眠等症状。艾灸后过敏,艾灸后流产,晕灸等事件也有新闻报道。
盲信“艾灸治百病”影响到民众对艾灸养生的正确认识和实践操作,在加上大量非专业的人员滥用艾灸,使艾灸养生杂乱无章。
艾火是纯阳之火,有地之阳之称,而人的体质和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艾灸能治疗很多疾病,但并非所有的病人都能艾灸。面对社会上“艾灸治百病”的宣传乱象,我们需要了解艾灸的禁忌。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阴虚内热不可灸,灸易伤阴助热,加重病情,所以要慎灸。阴虚内热禁灸这一观点延续至今,虽然有争议,但在中医针灸界一直占主导地位。
古代医书还记载了禁灸的穴位和部位,比如《针灸甲乙经》最早记载禁灸有头维、承光、脑户、风府、哑门、下关、耳门、人迎、丝竹空、承泣、脊中、白环俞、乳中、石门(女子禁)、气冲、渊液、经渠、鸠尾、阴市、阳关(膝)、天府、伏兔、地五会、瘈脉。
艾灸发展到现代,很多古代禁灸的穴位现在已经可以施灸了。这是因为古人艾灸常用直接灸,而且刺激量大,易耗散津液。而且古人多用瘢痕灸,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古代消毒落后,若处理不当,还可能引起伤口感染。
现代艾灸为了美观,一般都不用直接灸,刺激量小,一般不会伤阴。但如果艾灸后出现口燥咽干,烦躁不安等症状,要暂停艾灸。在艾灸的时候,医者要专心致志,随时观察病人,预防意外情况发生。
临床中太阳表证慎用艾灸,以防表邪入里化热或进而迫汗而伤阴损阳; 温病慎用艾灸,以防火热伤阴 而起变证; 实热、湿热证慎用灸法,以防邪因火盛,耗气伤津;
阴血亏虚、津液不足者慎用艾灸,以防温热灼伤阴津,阴损及阳。外感实热病证,素体阴血不足或肝郁内热病证,湿热体质或患有传染性急症的患者慎用艾灸。
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热证不是禁灸,在《肘后备急要方》“ 一切毒肿 , 疼痛不可忍者 , 搜面团肿头如钱大,满中安椒,以面饼子盖头上,灸令彻痛 , 即立止。”这里将艾灸用于拔毒,葛洪认为无论虚实寒热,都可艾灸。
历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也有热证可灸的理论、案例记载。所以热证可灸,但需要辨证,不同的热证,合适的穴位,艾柱的大小,用量多少,根据每人的体质、病情的差异,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热证可灸需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操作治疗,如果不能辨证,缺少专业指导,那就慎用热证可灸,特别是外面各种灸疗馆,良莠不齐,无法辨别,更需要谨慎艾灸。
那我们去艾灸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1、做艾灸前注意不要过饥、过饱、极度疲劳。情绪需保持稳定,大惊、大喜、大怒、大悲、大恐后不宜艾灸。
2、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3、艾灸后一个小时内避免风扇、空调直吹身体。
4、艾灸前可以适当喝一点温开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