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初次手术成功率可达98%
一年前的一场手术,没解决问题,反倒越治越重,让20岁的小伙直不起腰,流脓不止,每日在疼痛与腥臭中度日。
张强(化名)是四川泸州人,一年前确诊为脊柱结核病,满怀期待做了手术,没想到是另一个噩梦的开始,生活不能自理,走路越来与困难,更不要说上台阶、弯腰下蹲等动作完全是不可能的事儿。伤口似乎一直没有愈合,流脓不止……“别人都说您手术做得好,希望您能帮帮我”,一进诊室,张强和他的家人就激动地请王自立救救他。
诊断检查简单、清晰,脊柱结核没错了,麻烦的是手术。如果说大脑是人体的“发电机”,那么脊柱就是那一大丛“电线”,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神经,脑袋以下包括肢体活动、痛觉、大小便等都靠脊柱上的神经发布“指令”,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瘫痪或者大出血的可能,在脊柱上做手术原本就是对技艺的挑战。再加上张强一年前脊柱做过手术,第一次造成的肉芽、疤痕和血管、神经交织粘连在一起,二次比一次更困难更复杂。但王自立没有被难倒,反而迎难而上。
经过周密的设计和安排,张强被推进了手术室,王自立主刀,行“脊柱结核彻底病灶清除术”,经过细心的层层剥离,终于将组织、血管、神经分离清楚,病灶暴露视野内,原来第一次手术并没有将病灶完全清除干净,硬化骨上残留大量的如“老鼠洞”般的空洞,里面充满了脓液和腐烂的肉芽组织,上次手术植入的骨头已经被脓液吃掉大半……只有将这些空洞、脓液、肉芽、坏死的硬化骨彻底清除干净、将弯曲的畸形矫直,并植入新骨才算结束。熟练的手法、赞叹的技艺,5个小时后,手术成功完成,术后一周下地活动,两周后出院。张强在家中吃了四个半月抗结核药物后,检查结果显示病灶完全吸收,达到治愈的标准,可以回归正常生活。当得知笔者要为王院长写稿件,他高度配合,并表示自己能做的只有一点点,是王教授却将他从万丈深渊中拉出,这样的恩情他永生难忘。
无独有偶,家住长安区70岁的魏大娘(化名)因腰背部疼痛半年,其他医院诊断为“脊柱肿瘤”,抱着来医院“碰碰运气”的心态找到王自立,万万没想到,经过仔细检查,魏大娘被确诊为脊柱结核。“能治好”让她喜出望外。经过详细讨论,王自立决定为魏大娘实施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术后魏大娘很快就能下地活动,经5个月抗结核药物治疗,目前魏大娘已经彻底治愈。
我国是第二大结核病大国,每年发病率约68/10万,这其中有5-7%为脊柱结核。脊柱结核早期会出现腰疼或站立行走困难,当病情加重时,可发生大小便失常、截瘫等症状。一般情况下,脊柱结核以保守治疗为主,当出现脊柱畸形、骨破坏严重、大量脓液或者耐药时,就要考虑手术的介入。
与其他手术不同的是,脊柱结核是所有手术当中最考验技能的一项手术。好与不好很快见分晓,如果治疗不彻底,不到一个月患者顶着个大脓包又来到医院,二次复发导致的伤口迁延不愈,流脓不止,让患者苦不堪言,医生背负压力。
像张强、魏大娘这样的患者王自立遇到过很多。王自立是全国做脊柱结核量最大、水平最高的专家之一,最多的时候一年曾主刀三四百台手术,经他手做的初次成功率几乎可以达到98%,许多二次、三次、甚至四次手术失败的患者在许多医生推荐下慕名请他治疗,让许多绝望的患者产生新的希望,开启新的生活。
多问个为什么?
找到答案,就能比别人进步多一点
为什么复发率如此高的手术到了王自立这里就可以一次性解决问题?这与王自立长期深入的学习、研究密不可分。王自立来到西安国际医学康复医院任职以前是宁夏医科大学总院脊柱外科的主任,在他的倡议和要求下,他所在的科室在上世纪90年代成立了全国首个脊柱结核病案资料室,从患者第一次就医开始,所有的病历资料、影像资料、组织标本、血液标本、尿液标本、随访资料全部存档。遇到一些特殊的病例,复查不愿来院的情况,王自立会派医生驱车几百公里自费上门收集资料。如今这个病案室已经成为全国最大资料最全的病案库,为患者下一步诊断治疗提供依据,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土壤。
金卫东是王自立的学生,跟了王自立快20年,同时他还是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医疗组长。金卫东告诉笔者,老师影响他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对于一些临床中遇到的司空见惯的事情,总会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刨根问底找到答案,并付诸行动,事后证明所有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科室所取得的多个世界首例都与此有关。
以术式改良为例,2000年以前,脊柱外科是个不吃香的专业,高风险、高复发让大部分医生频频受挫,畏难情绪弥漫,很多医生不愿意干这个活儿。王自立也不例外,在经历了几次失败后,他开始琢磨到底是什么导致的二次复发?
他对比片子研究病情,将手术切下的硬化骨做病理学、基因蛋白的研究,最终发现原来是手术中坏死的硬化壁没有去干净,导致吃下去的药物无法通过血液进入到病灶内部。或许将硬化壁切除掉是个好办法?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想法,所有的医生都只是将病灶空洞内的肉芽组织处理干净,没有人想过不光要把“洞”掏空还要把”洞”切掉。
有了这个想法,就要付诸实践。出乎意料的是第一次切除硬化壁的效果非常好,跟踪发现患者病情并未反复,这条路是没错的!之后他又经过多次药代动力学实验,得出切除4毫米硬化壁是最安全有效的结论。
这一改良,直接将脊柱结核手术的二次手术率降低至2%以下。还有世界首创的超短程化疗方法,同样也是王自立对一个司空见怪的细节反思深究后的结果。
贾大爷是王自立的一位患者,家境不宽裕,在做完脊柱结核手术,带了四个月的药出院后就销声匿迹,电话也不接,也没有按要求回院随访。为了解贾大爷治疗后的恢复情况,王自立驱车两百公里来到贾大爷家中上门随访,没想到贾大爷神清气爽,竟然走向地头干活去了。这让王自立兴奋不已,他没有像普通大夫那样嘱咐贾大爷要坚持用药两年,而是拉着贾大爷去医院做了检测,结核化验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正常,贾大爷痊愈了。这是医学上的奇迹!
彻底清除病灶带来的连带效应会不会就是缩短疗效?两年半的吃药期是不是可以缩短至4个月?带着这一连串疑问,王自立又开始做实验、跟踪疗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论证与研究,只要病灶清除的彻底就缩短疗程。
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因为在临床中遇到难题,进而想尽办法做课题、做实验找病因;因为有详实的病案资料,给做课题做实验提供厚实的基础,进而找到答案有了办法;因为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没有固步自封一如既往的对临床中遇到的细节变化刨根问题,才发现缩短疗程的秘密……
这里头每件事情都是为下一步的成功奠定基础;这里头每件事情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之后,王自立及其团队凭借这两个世界首创,先后发表了138篇论文,其中SCI收录杂志16篇,文章总被引用次数1800余次,总下载量1.8万余篇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1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为了将独创的有效的疗法传播的更远,惠及更多医生、患者。从2004年开始,王自立率先举办全国骨关节结核学术研讨会,随后一连主办八届;2007年,王自立出版了国际上首部脊柱结核病专著《脊柱结核病学》;2010年,王自立发起并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骨关节结核病学术团体,并担任主任委员八年;几年间,王自立应邀在各种全国学术会议进行嘉宾演讲117次,主办各类学术会议26届……
庄子讲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游刃必有余地。那些工作中的高手,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动作,背后却是数千次实践经验累积总结后的结果。就像王自立那样,愿意花时间把工作中遇到的点滴细节管理好,愿意审视每一个值得思考的角落,对所做之事始终保持敏感和热情,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寻答案、再经过二次论证,无数次的检验后,最终所做的些许调整,便能取得巨大成功。“在脊柱结核领域,我们现在也可以平等甚至引领国际潮流发展,和国外大牌专家一起讨论问题不再只是仰人鼻息。博得尊重,靠的是实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