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腰椎间盘突出症状

三叉神经疼会怎么样(内镜微血管减压术解忧)

反复“牙痛”坐卧难安,陈女士为此已经拔掉了四颗大牙,却仍然疼痛难解,饮食、睡眠、工作、生活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还出现焦虑状态。直到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医,才明确为三叉神经痛。

  面对这种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的疾病,该院神经外科团队采用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解除微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陈女士术后疼痛立即缓解,如释重负,三天后出院回家。

颌面剧痛误认为牙病

  三叉神经究竟位于何处?为什么会让患者痛到“怀疑人生”?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万锋教授介绍,大脑中有12对颅神经,分别来自脑干,各自有特定的功能。三叉神经是其中走行的第5对颅神经,从中脑下方的脑干脑桥穿出,有三个感觉神经分支,分别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主要调节面部和眼睛的感觉,并控制咀嚼和吞咽过程中某些肌肉运动。

  三叉神经痛目前病因未明,一般认为是微血管(动脉或静脉)压迫三叉神经所致功能障碍。其典型症状是三叉神经走行位置,额部、颌面部区域会有剧烈疼痛,呈发作性刺痛,或放电样跳痛、灼痛,有些患者能找到扳机点,一碰到某个扳机点或是刷牙、洗脸等动作可诱发剧痛发作。

  统计数据显示,三叉神经痛发病率为3-5例/10万,女性略多,多表现为单侧发病。

  万锋教授指出,在三叉神经痛早期,很多人误认为是牙痛,在口腔科反复治疗,但症状没能缓解,转至神经内科进一步检查,方才明确诊断。患者一般先行口服用药,如卡马西平,能部分缓解疼痛症状,但效果有限,并且随着病情发展,药物会逐步失效。不少患者在服药2-4年后疼痛控制不佳,转而寻求外科治疗。

  针对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近年临床主要采用的是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直视下找到脑内三叉神经的起源部位,将导致疼痛的压迫血管与三叉神经分开隔离,从根源上解决病症。

耳后“打洞”松解神经

  万锋教授表示,陈女士此次接受的神经微血管减压术采用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在患者耳后枕下乳突后开一个骨洞,将比笔还细的内镜放进去,把受压神经和血管小心分离后,用大小合适的垫片隔开,术后患者症状随即能够缓解。

  与传统显微镜下手术相比,神经内镜手术具有可抵近、多角度观察、全景视野等优点,能更清晰地找到和显露责任血管。而且,内镜可绕过脑组织的遮挡直达手术区域,减少对脑组织和临近重要神经的牵拉,减少术后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

  此外,内镜手术更微创,头皮、肌肉组织和骨窗切开范围大大缩小。据了解,传统显微镜手术通常需要7-10厘米的切口,取下骨瓣4-5厘米,大致需要住院一周。内镜手术2-3天出院,也节约了整体费用。

  手术效果也是患者关注的问题。临床观察,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的复发率,一般发生于术后2年左右。对此,万锋教授认为,这与术式选择、手术操作等有关。对于疼痛剧烈的患者,建议游离三叉神经全长和血管隔开,垫片要包绕固定好,以免神经再次被压迫。据目前对接受内镜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病例的随访,复发率不到10%。

面肌痉挛同样适用

  万锋教授介绍,除了部分心脏有问题、年龄特别大的患者,内镜下神经微血管减压术适用于大多数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确切。

  针对三叉神经痛反复发作,临床还有一项常用的微创术式——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是在影像引导下将一根细针插入三叉神经半月节,置入微球囊导管持续压迫,阻断痛觉神经传导。主要优点在于可在局麻下完成,操作更为简单,但因其部分破坏三叉神经,术后可能出现面部麻木等情况,主要适用于不能耐受全麻、超高龄患者。

  万锋教授指出,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发病机制与三叉神经痛类似,采用微血管减压术也能获得很好的效果。面神经为第7对颅神经,面肌痉挛最常见的原因也是血管压迫面神经,典型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线外科治疗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gtzz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