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法自从诞生之初,就作为中医学治病、防病的重要手段,《黄帝内经》中强调了经脉对人体的重要性,如“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人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还指出了针刺养生的原则是要“本于神”,“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邪不至,长生久视。”
针刺要发挥祛病强身的作用,必须要掌握针刺补泻的原则,提出:“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除此以外,医者通过针刺调整人身的阴阳之气,从而发挥着治病保健的作用。指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另外,《内经》还提出了针刺要因时、因人制宜的原则。“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在因人而刺方面,“春气在毫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
如果说在《黄帝内经》时代人们把针刺还作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的话,《内经》以后随着中药方剂的出现,针刺作为一种绿色健康,无毒副作用的疗法,主要是用它来防治人机体衰老后所出现的各种功能失常及机体退行性病变。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最适宜采用针刺治疗的几十种疾病。其中大部分为老年病及人体功能失常疾病。如疼痛类疾病、脑血管疾病、关节退行性病变、失眠、面瘫及耳聋、耳鸣等。这些针刺的适应症早在中医的古典医籍中就有大量的记载。
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都将针刺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病及防病手段广泛使用。不同的时代,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古代针刺往往是作为临床上的一种急救措施加以使用,如针刺促进昏迷的病人苏醒。不论是实证、虚证,还是生理性或是病理性的,我们都可采用针刺的办法来缓解其症状。唐代孙思邈就提出了针刺治疗和养生的原则,即“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虛之”。随着时代发展,人们越来越青睐使用中医手段来治病防病。另一方面现代医学已从过去的以治疗急危重症为主转向以预防保健为主,这使毫无副作用的针刺疗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古人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现实,他是把针刺作为一种治病的主要手段来使用,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针刺不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相反,近些年由于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抗药性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像针刺这样毫无毒副作用的绿色疗法,加之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使得古老的针灸之术在养生保健领域大放异彩。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针刺治疗有养生保健的价值。如通过刺激肾俞穴可以使机体具有抗氧化功能,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可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通过针刺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并可调控各器官系统功能对体内负荷适应性的增强能力等等。我国著名的经络学家祝总骧教授提出了一套经络锻炼法,按其说法,只要保证经络的功能疏通正常,人人都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针灸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抗衰老作用;针灸抗自由基损伤的抗衰老作用;针灸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抗衰老作用;针灸调整脂质代谢的抗衰老作用;针灸改善血液流变性的抗衰老作用;针灸调控衰老基因的抗衰老作用。研究认为针灸延缓衰老具有两个独特的学科优势:一是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机制;二是针灸通过经络一腧穴的全身整合作用而取效,与衰老的全身综合整合过程相一致,并认为这两个优势可能就是针灸延衰的钥匙。如果找到它们与衰老相关的更新、更全面的假说结合点,针灸延衰就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我们的近邻日本,已经将针灸用于抗衰老,并治疗一些常见的老年病。比如治疗老年变形性膝关节病及退行性骨质疏松症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这进一步证实了针刺的确有抗衰老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