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治疗疼痛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腰疼患者从各种渠道找来,听得最多的话就是:“孔医生,我腰部周围的肌肉特别的紧,每天腰弯不下,弯下去以后想直起来就非常困难,甚至会腰部疼痛牵扯臀部和下肢也不舒服,活动一会之后呢,又感觉舒服一些,但是只要稍微累一点或是第二天又感觉加重了,反反复复的;去医院拍片检查说是腰椎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退变”。几乎在咨询我的患者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方面的描述,都会拿着手中的检查报告质疑,到底哪位医生说得对?究竟要如何治疗才能改善?今日孔医生和您一起来聊一聊。
其实,在我诊疗的过程中,患者的确存在所说的这些情况,拿过片子一看,都有腰椎间盘突出或是退行性改变,但是只要认真查体评估后,就会发觉影像的结果和我自己徒手检查的结果不吻合。那怎么进行诊断找出腰疼的原因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大家的误区:
影像学检查作为(特别是核磁共振或CT)腰疼患者的诊断依据是否恰当?
在临床中,经常会发觉这样的现象,有些大夫一旦遇上患者时,就让患者去拍个MRI,结果在这些腰疼的人群中,影像报告一般都会有腰椎间盘膨出、突出或是退变字样,难道只要是疼痛,就和椎间盘都有关系,想一想都不可能。
然而,在25—40岁的人群里,有35%左右的人会有椎间盘的退变或膨出,也有腰腿痛的症状,但是这个症状并不是椎间盘引起的;一部分并没有腰疼症状的人可能在体检时,会发觉拍个MRI,却有椎间盘的退变或膨出。而到了60岁以上的人群里边,大多数的MRI里面都是阳性的,都有椎间盘的膨出,甚至是突出等,但这部分人未必就有症状。
以上这些情况足以说明,影像不是唯一诊断的标准,它仅仅是一个辅助检查。虽说在片子上,结构的确是椎间盘突出的表现,但并不是一定引起您腰腿痛的直接原因。目前很多研究也证实,MRI与疼痛症状的关联性并不高,因此只有医生高度怀疑您腰疼或是神经放射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导致,必须结合临床徒手具体检查考虑,是否需要MRI?而不是一来就拍片,就此作为诊断的依据,这是不规范的做法,也是诱导病患走入误区的原因。
若是不全靠片子,应该从哪方面考虑呢?
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写了很多,由于导致腰部疼痛的可能病因非常的多:有特定病因的,比如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失稳、腰椎骨折或是肿瘤等,这类有特定病因导致的患病人群是相对较少的,约占15%左右;也有约85%的腰疼人群是没有具体的病因的,在临床上诊断为“非特异或“功能性”这类疼痛,若是再去看片子来诊断,就会进入误区,同时对接诊的医生考验也大,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紧密的诊疗思维。特别是患者拿着影像检查时,的确片子上有椎体或是间盘结构变化,可结构的变化和您的症状体征不吻合,就得靠医生启动紧密的诊疗思维和经验来判断。
若腰部周围的肌肉特别的紧,每天腰弯不下,弯下去以后想直起来就非常困难,甚至会腰部疼痛牵扯臀部和下肢也不舒服,活动一会之后呢,又感觉舒服一些,但是只要稍微累一点或是第二天又感觉加重了,反反复复的话,医生会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胸腰筋膜问题
胸腰筋膜是长在我们背部肌肉上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主要附着在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背阔肌和臀大肌上,包括前、中、后3层,每一层都与这些肌肉有着纤维联系。随着久坐办公人群越来越多,弯腰驼背的坐姿的出现,保护腰椎和控制自身姿势的腰部周围肌肉群出现了不平衡,从而影响了腰部各层肌筋膜的失衡紊乱,就会导致以下典型的症状。
- 疼痛症状主要局限在腰背周边的肌肉范围;
- 这种疼痛的特点是,早上起床的时候较为明显,活动活动之后就有缓解,但第二天又易反弹;疼痛会随着您的疲劳而加重;
- 有些患者可能在睡觉的时候翻身,诱发了疼痛,能疼醒;
- 平躺休息时候会觉得疼痛也有明显加重。
2.保护腰椎的肌肉无力,核心稳定问题
每一天面对繁重的工作,很多人不会去锻炼一下腰背部的肌肉,只会想着累了躺一躺或是去养生馆按摩放松。可往往出现这类问题时,就是因为您的腰部无力,没办法支撑所致。
在腰部上的稳定肌肉分两类:一类是腰背部表层的肌肉(也称外核心稳定肌),另一类是腰背部深层的肌肉(也称内核心稳定肌),主要长在椎体上或是直接影响着腹内压及椎体。在此,着重强调内核心肌群,由于易被忽略。
内核心肌群主要包括4块,分别是就是多裂肌(图中标记1)、膈肌(图中标记2)、腹横肌(图中标记3)、盆底肌(图中标记4);如下图所示:
由于内核心肌群组成腹腔,在其收缩运动时就会形成腹压的动力,来维持着腰椎的稳定;并不是仅靠骨骼来支撑人体上半部分的体重。它的功能好比您腰部出现拉伸后,医生建议您带的“腰围”。若是您的内核心无力,就没法来维持腰部的稳定,只能靠表层的肌肉来维持,也就导致表层肌要干两份工,从而就会出现以下症状:
- 腰部背容易疲劳,总感觉坐一会或是站一会就会酸软无力;
- 不轻易的腰部活动,就出现腰扭伤伴发疼痛;
- 腰背部表层紧张僵硬,出现束缚感。
- 弯腰后不易往后直起来。
3.腰椎-骨盆-髋关节稳定肌组合短筋膜链紧张问题
在这个组合策略中有三块很重要的稳定肌肉,分别是腰方肌、臀中肌和梨状肌。
这三块组合肌肉的功能就是腰部后仰、侧屈,稳定骨盆,提骨盆迈腿行走;所以当您站立或是行走时,就需要它们来收缩稳定骨盆,若是出现紧张无力,没法激活,就会直接影响外旋肌群来代偿,导致局部的过度紧张。若是这个短筋膜链组合哪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产生以下症状:
- 站久后会出现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
- 站不久,也走不远,经常需要蹲下来休息方可前行;
- 弯腰后,后仰困难;
- 腰部紧张僵硬,臀部酸麻胀痛;
- 骨盆高低,骶髂紊乱,久坐不适。
如何针对此类问题进行治疗?
1.对于治疗,还是那句话,首先得学会自身姿势管理,不要干治痛又致痛的事情,在这里提出来说,是因为在我接触的患者中,基本全部人都犯这样的毛病。疼痛了会来医院找大夫治,离开医院就忽略了自身的锻炼习惯,禁忌姿势等。
2.针对此类问题治疗,孔医生不太主张去做按摩、理疗、针灸和冲击波等;不是因为这些治疗没用,而是由于这些治疗仅仅是从局部处理,可能对有些人有用,而对有些人没用。为什么会存在这个区别呢?主要是没有去分析疼痛的机理,针对治疗措施不强。
3.最好就是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让您腰背部周围的肌肉变得更加稳定。不过每一个人的疼痛,病因机制都会不一样,所以在选择锻炼方法上务必慎重,不可盲目模仿。最好就是先找大夫咨询过后,对您自身腰疼有一定了解后,再来针对性练习。
针对文章中常见的三个致痛病因,给出3组自我锻炼方法。(请注意:不一定适合全部患者,若是练习中有不适即刻停止)
- 胸腰筋膜问题导致腰疼的康复锻炼
- 内核心稳定问题导致腰疼的康复锻炼
- 短筋膜链组合问题导致腰疼的康复锻炼
总结
腰疼人群比较庞大,病因都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在分析疾病上,应该以“症状体征+医生的徒手检查评估+辅助的影像检查”为原则来进行,尽可能详细查找,为后续治疗做下铺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