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脊柱退行性疾病,如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及其他的脊柱疾病高发,而手术治疗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方式。但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衰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等因素,手术风险明显增加,这也是老年患者选择手术治疗的障碍之一。
微创手术以较小的损伤和干扰,大大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得老年患者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2月12日,笔者从清远市人民医院获悉,该院骨科一区于近日利用微创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技术)为一名73岁的脊柱结核(胸腰段结核并不全瘫痪)患者解决了问题。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
两个月前,张大爷因为腰痛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他的疼痛是由胸腰椎椎体处的脊柱结核引起的。
该院骨科一区主任、主任医师、博士陈小明介绍,脊柱结核通常是继发病变,常继发于肺结核。他解释,结核病是一种传染病,当肺结核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结核杆菌可经过血液传播到全身各处,当在椎体内或椎体周围聚集时,形成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肺外结核,多见于胸椎和腰椎。”陈小明说,脊柱结核一般在全身抵抗力降低时发病,发病后结核杆菌可以从椎间盘的周边或者是中央进行侵蚀、破坏椎体,导致椎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最终引起脊柱稳定性的降低。
疼痛是脊柱结核最先出现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步形成脓肿、死骨或后凸畸形压迫脊髓神经,导致下肢瘫痪甚至大小便失禁。
张大爷的椎体已经塌陷、变形及椎管内脓肿形成,当时他因年龄大、身体状况不好拒绝手术,要求先保守治疗。然而保守治疗一个月后,张大爷病情加重,出现大小便失禁、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症状,他再次就诊。
脊柱微创技术加快术后康复
“患者病情明显加重,出现不完全瘫痪的表现。”陈小明说,他已经有大小便失禁、下肢无力等症状,需要手术治疗。
陈小明解释,脊柱结核通常都会伴有脓肿。因为结核菌生长,身体免疫系统会进行抑制,两者相互对抗中会产生脓液形成脓肿。另一方面,结核侵犯椎体以后,导致椎体严重的破坏,椎体部位明显的畸形,也会导致脊髓的受压。
病变突破椎体后壁,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下肢瘫痪,或大小便障碍;如果压迫了神经根,会引起下肢的麻木、疼痛。此时需要将脊柱内的病灶清除,给神经减压,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陈小明介绍,脊柱结核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以药物和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为主,建议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疲劳,适当休息,要注意制动。抗结核药物治疗是主要治疗方式,早期药物治疗有利于迅速杀菌,促使病变吸收。
“像张大爷这类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出现明显神经体征,就要手术治疗。”陈小明说,但患者年龄大,如果进行传统手术,不仅创伤大、风险高,术后伤口愈合不佳、感染流脓、窦道形成甚至需要多次手术帮助愈合伤口也是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
针对张大爷的情况,陈小明及科室治疗团队术前反复讨论,根据他的症状、体征、影像学及身体综合情况分析,决定利用微创UBE技术清除病灶并修复椎体,在解决腰痛、神经压迫问题的基础上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康复。据悉,该技术是国内治疗脊柱结核疾患方面较为先进的一种技术。
微创治疗可以解决大部分的脊柱疾病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团队为张大爷进行手术治疗,只需两个约1厘米切口,成功切除了结核病灶,并植骨结合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重建了椎体稳定性及纠正局部后凸。
术后,张大爷腰背部及下肢无力症状明显减轻,同时因为手术创伤小且不影响脊柱稳定,数日便可下床活动。出院两周后复查,张大爷大小便失禁的情况也明显好转。
陈小明介绍,UBE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脊柱微创手术,是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即建立两个通道,一个为观察通道,一个为器械操作通道,利用肌肉与骨质间的潜在间隙进行操作,UBE技术适用范围较广,适用于颈、胸、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内镜微创治疗。
“术中通过两个1厘米的切口通道,使镜下的视野更加清晰,医生的操作空间大大提高,也显著降低了手术风险。”陈小明说道。
如今,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及其他的脊柱疾病高发,腰痛越来越普遍,脊柱疾病通常可引起神经压迫,造成下肢出现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严重时出现大小便异常甚至瘫痪。陈小明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针对脊柱疾病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手术也越来越微创。清远市人民医院骨科一区针对脊柱疾患,有多种治疗方式,如保守治疗有药物、物理等手段;微创的手术治疗有经皮穿刺注射/固定技术、内镜减压/融合技术、扩张通道/显微镜技术等,退变、创伤、感染、畸形及肿瘤等疾病都有可能采用微创手术解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