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腰椎不稳症是腰部椎间关节的正常稳定能力下降,随着发展出现反复发作性腰痛等临床症状,本病可以分为矢状位不稳(前后滑脱)和冠状位不稳(横向滑脱)。主要发生在老年人、有腰椎手术史者、演员和运动员、有家族史者等人群中。通常临床上采用药物治疗帮助患者缓解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该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
就诊科室
骨科、脊柱外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Lumbar instability syndrome
疾病别称
下腰椎不稳症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腰椎峡部骨折、腰椎滑脱
治疗周期
2~3个月
临床症状
腰痛、脊柱畸形、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
好发人群
老年人、有腰椎手术史者、演员和运动员、有家族史者
常用药物
吲哚美辛、布洛芬、美洛昔康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腰椎X线检查、CT、MRI(核磁共振检查)
疾病分类
腰椎不稳症可分为矢状位不稳(前后滑脱)和冠状位不稳(横向滑脱)。
病因
腰椎不稳症的患者病因目前并不清楚,可能和退行性病变、感染、创伤、肿瘤、发育缺陷等有关。好发人群主要是老年人、有腰椎手术史者、演员和运动员、有家族史者。
主要病因
退变性
这是下腰椎不稳症最常见的病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退变,水分丢失、蛋白质变性、椎间隙高度变窄,再加上腰椎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松弛,所以腰椎稳定性下降,容易导致该病的发生。
外伤
急性外伤可导致腰椎椎体骨折或峡部骨折,从而引起下腰椎不稳。
腰椎肿瘤或感染
可能会导致骨破坏或椎间隙高度丢失,引起下腰椎不稳。
发育缺陷
此类病因多具有遗传倾向,同一家族发病较多,会形成先天性峡部崩裂,导致下腰椎不稳。
流行病学
腰椎不稳症目前尚无具体的流行病学数据,好发部位以第4腰椎和第5腰椎之间的关节最多,其次是第5腰椎和第1骶椎之间的关节。
好发人群
老年人
年龄的增长造成腰椎退行性病变,易出现下腰椎不稳。
有腰椎手术史者
有腰椎全椎板切除等手术的患者,未做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术后更易出现下腰椎不稳。
演员和运动员
从事舞蹈或杂技的演员,从事体操的运动员,有些高难度的下腰动作等使得腰椎上形成较大的应力,长期可导致腰椎峡部崩裂,进而出现下腰椎不稳。
有家族史者
有家族史的人群发病率较一般人高,容易出现下腰椎不稳。
症状
腰椎不稳症的典型症状是腰痛、脊柱畸形、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严重的会引起下肢麻木等压迫神经的症状,此外还有引起腰椎峡部骨折、腰椎滑脱等并发疾病。
典型症状
其他症状
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难以缓解的腰痛、脊柱畸形或下肢疼痛、麻木(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表现为腰椎疼痛及神经压迫的症状。
并发症
腰椎峡部骨折
重体力劳动、高难度舞蹈表演或竞技运动过程中,突然出现腰部剧烈疼痛,甚至可听到骨折声,可能是腰椎峡部骨折。
腰椎滑脱
早期腰椎滑脱者不一定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下腰部酸痛,劳累后加重,滑脱严重时,马尾神经受累可出现下肢乏力、鞍区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本病的诊断及程度判定主要依据X线平片检查。
就医
腰椎不稳症的典型症状是腰痛、脊柱畸形、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建议及时到骨科就诊,依靠CT、MRI检查、X线等检查,早确诊、早治疗,但是应该注意和腰部交锁征鉴别。
就医指征
就诊科室
医生询问病情
需要做的检查
X线片
根据患者情况拍摄正位侧位片、左右斜位片及过伸过屈侧位片,当怀疑本病者均行X检查,有助于诊断及受累程度判定。
CT
三维CT重建可清晰显示伴有峡部崩裂的腰椎不稳,三维重建有助于判断受伤部位。
MRI
当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如下肢麻木等,MRI更容易显示软组织等,有助于观察神经根和马尾受压情况,明确既往有无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下腰痛
由于腰椎不稳症常与其他腰椎疾病同时存在,临床症状比较复杂,且多无特异性,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下腰痛较难区别,有时甚至毫无症状,当有反复急性发作且持续时间短暂的剧烈腰痛时,即有腰椎不稳的可能,腰部的不稳交锁现象对于本病的诊断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可以鉴别。
治疗
腰椎不稳症的患者症状轻者可行保守治疗,出现难以缓解的腰痛或神经症状,经制动、理疗、药物、注射等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腰椎不稳症的患者一般2~3个月后可以积极改善症状。
药物治疗
吲哚美辛、布洛芬、美洛昔康
都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用于止痛,也可以缓解疼痛症状并减轻损伤部位炎症反应。有胃部疾病,比如溃疡等宜使用美洛昔康,副作用小。布洛芬、吲哚美辛有胃肠道反应。
手术治疗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反复性腰痛经药物治疗无效,需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缓解症状。
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
腰椎滑脱的手术为了时椎体间稳定。手术包括各种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PLF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可与其他融合术相结合,一般不单独使用。
PLIF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容易损伤神经,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TLIF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是目前最常采用的手术方式。
XLIF或DLIF
侧方经腰大肌椎体间融合术,适用于腰2到腰5,可以使用较大的融合器,更大的终板接触面积和更多的植骨量可以提高融合效果,更好的椎间撑开能力有利于滑脱复位。但易损伤神经,该方法少用。
OLIF
斜入路腰大肌前方椎体间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滑脱的最佳手术方式。适用于腰到腰5椎体间融合,也有应用于腰5到骶1者,术中易导致大血管、神经损伤,比较少用。
ALIF
正前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一般仅限于腰5到骶1间隙,适用于腰5滑脱者。目前由于并发症多,临床上使用较少。
减压手术
若伴有神经压迫症状者,还需同时行椎间盘髓核摘除等神经减压术,有减轻神经压迫症状的作用。
其他治疗
运动疗法
限制患者活动,避免搬重物及剧烈活动,有助于腰椎的稳定,对于有新鲜峡部骨折或疲劳骨折者,可用石膏背心或支具固定12周。
理疗
针灸理疗可以使得神经活性恢复,达到镇痛的效果。
封闭治疗
有固定压痛点的患者,可行痛点局麻药加激素注射封闭。有神经压迫症状者,可行骶管封闭或神经根封闭。
预后
目前腰椎不稳症尚不能治愈,积极早期治疗可以改善症状,但一般不影响寿命,患者需要积极复查腰椎X片看预后情况。
能否治愈
腰椎不稳症不能治愈。
能活多久
一般不影响寿命。
复诊
保守治疗的3个月复查腰椎X片,看是否复发或者加重。手术的患者在3个月和6个月需到医院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
饮食
饮食调理
腰椎不稳症患者的饮食一般无特殊禁忌,保证每日的营养摄入即可,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
护理
腰椎不稳症的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特别是术后护理,观察恢复情况等,手术后和服用药物等都需要积极治疗,积极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疾病的发生。
日常护理
特殊注意事项
进行了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容易并发神经损伤,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下肢麻木等表现。
预防
腰椎不稳症较难预防,可能和退行性病变、感染、创伤、肿瘤、发育缺陷等有关,可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高危职业注意保护自己、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保持健康的方式,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预防措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