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学医日常——腰椎间盘突出症(重点)
一、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间盘突出症与颈椎病比较容易混淆,毕竟两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很大的关联,这里简单一下两者的区别——颈椎间盘的损害程度不同——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的最基础原因,虽椎间盘退变可导致部分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神经等,但颈椎病一般不会出现椎间盘纤维环完全断裂,髓核组织突入椎管的情况,而颈椎间盘突出症则会如此。
颈椎间盘突出是椎间盘退变的一种病理过程,退变一开始就预示该节段稳定程度减弱。退变不一定导致椎间盘突出,而椎间盘突出也不代表临床发病,仅预示临床上出现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病理基础。因此,不宜将颈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列为同种疾病。
椎间盘突出是指突出的髓核和相应的纤维环突向椎管内,不伴或轻度伴有该节段椎体软骨下骨增生,骨赘形成;某些条件下,椎间盘变性并出现相邻节段骨赘形成,但不导致临床发病,一旦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变性的髓核脱出引起脊髓或脊髓神经根受压而发病。作为致压物是单纯的椎间盘组织,才称之为颈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表现
⑴好发于中老年人,突出部位以C5~6、C4~5最多见(这里活动度比较大)。
⑵压迫神经根时,颈项痛、颈肩痛或上肢放射痛,可向神经根分布范围反射,病程久者以麻木感为主。压迫严重时,表现为突然短期内不能抬举上肢或手部无力。
检查时颈部处于强迫体位或颈部僵硬,活动受限,——似“落枕”,C2~T1神经支配区可有相应部位的感觉障碍,病肢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Hoffmann征阴性或阳性。
⑶压迫脊髓时,四肢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障碍或括约肌功能障碍,也可表现为截瘫、四肢瘫、Brown-Sequard综合征等。
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和脊髓受压情况,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确诊,但应与颈椎管狭窄症、椎管内肿瘤、肩周炎相鉴别。
治疗:
⑴对于神经根压迫症状为主者,先采取非手术治疗。包括适当休息、卧床、牵引、理疗等。
⑵若非手术治疗无效、疼痛加重,甚至出现肌肉瘫痪者,应手术治疗。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
同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断裂,单独或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的一种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最常累及L4~5、L5~S1间隙,即L5、S1神经,约占95%。
(解释:在L4~5椎间隙水平面,没有脊髓只有神经根,而L4脊神经已经向神经根管转出,L5脊神经仍沿侧隐窝下行,故L4~5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是L5神经,而不是L4脊神经。
换句话说,虽然L4~5椎间孔出来的是L4神经根,但其在L4~5椎间盘水平之上斜向下穿出。
同理,L5~S1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是S1。)
病因:
⑴椎间盘退行性变(根本原因)
⑵积累损伤(主要原因,急性外伤可作为椎间盘突出的诱发因素)
在退变的基础上,劳损积累和外力作用下,椎间盘发生破裂,髓核、纤维环、软骨终板均可向外突出,严重者可压迫神经出现症状。
⑶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而腰骶部又承受比平时更大的应力,增加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⑷遗传因素(有色人种发病率较低)
⑸发育异常
发病机制:
①机械性压迫(髓核突入椎管,可压迫神经根,而受压的神经根易缺血、损伤,继而发生神经根炎症、水肿,导致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突出的大小直接影响疼痛的程度,);
②炎症反应(突出的髓核作为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刺激物,引起周围组织及神经根的炎症反应,可能是引起病人临床症状的原因)。
分型:
①膨出型(纤维环部分破裂,表层完整,髓核因压力向椎管局限性隆起。无需手术);
②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但后纵韧带仍完整。常需手术);
③脱出型(髓核穿破后纵韧带,但其根部仍在椎管间隙内。需手术);
④游离型(髓核穿破后纵韧带,完全进入椎管内,与原间盘脱离。需手术);
⑤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不压迫神经根,无需手术。前者——髓核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后者——髓核突向前纵韧带,形成椎体前缘的游离骨块)。
临床表现(4点):
⑴多有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首次发病常在半弯腰持重或突然扭腰动作过程中发生。
⑵三大症状——腰痛(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91%)、坐骨神经痛(发生率95%)、马尾神经受压(排便、排尿无力,鞍区感觉异常等)。
⑶体查:①腰椎侧凸(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髓核突出在神经根腋部,即内侧时,腰椎凸向健侧可缓解疼痛;反之,髓核突出在神经根肩部,即外侧时,腰椎侧凸向患侧可缓解疼痛,如下图)
②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如下图。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抬高
⑷神经系统表现(感觉异常、肌力下降、反射异常):
由于受累神经以L5、S1神经根最为常见,其次是L4,故在此主要提L5、S1。
L5受累表现为①小腿外侧和足背痛、触觉减退;②足拇趾背伸肌力下降。
S1受累表现为①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②足跖屈肌力下降;③踝反射减弱。
S3~5马尾受累表现为肛门括约肌张力下降、肛门反射减弱。
影像学检查
①X片(腰椎正侧位片,腰椎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通常作为常规检查,但不能直接反映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因为一些病人腰椎X片表现可以完全正常,可结合症状、体征及CT、 MRI进行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半外伤的首选——看看有没有骨折)
②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有极大帮助,可全面观察各椎间盘退变情况,了解髓核突出的程度和位置,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
③CT(能很好显示脊柱结构的细节,椎间小关节和小韧带)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具体内容见临床表现)及X片上相应的节段有椎间盘退变,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若仅有CT、MRI表现而无临床表现,不应诊断本病。
疾病鉴别(9):腰肌劳损、梨状肌综合征(疼痛以臀部和下肢为主,臀肌萎缩,臀部深压痛)、腰椎狭窄症、腰椎结核、脊柱肿瘤、椎管内肿瘤、盆腔疾病、腰椎滑脱与椎弓峡部裂。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急性腰扭伤。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肌劳损、腰椎管狭窄症。
治疗
⑴大多数患者可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痊愈。
治疗方法:①卧床休息3周后带腰围下地活动;②非甾体抗炎药;③骨盆牵引;④理疗。
适应症:①初次发病,病程较短;②休息可缓解症状 ;③由于全身疾病或局部皮肤病,不能手术;④不同意手术。
⑵手术治疗适应症:①腰腿痛严重,反复发作,经半年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加重,影响工作生活;②马尾神经综合征,大小便失禁,急诊手术;③有明显神经受累表现。
手术方式: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椎间盘向两侧突出、中央型巨大突出及游离突出),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单纯椎间盘向一侧突出),微创腰椎间盘摘除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单纯腰椎间盘突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