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腰椎疾病百科

腰椎间盘突出成了废人了吗(腰椎间盘突出折磨人啊)

5 颈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颈部突然、无防备的过度活动,或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出现急慢性压迫性颈神经根病变或脊髓病变表现为主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率为全部椎间盘突出症的4%~6%,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0%。发病年龄较颈椎病小,发病时间短者数小时,长者数年。根据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常分为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慢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亚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三个临床类型。本病一般归属中医学“痿证”、“痹证”、“头颈痛”等范畴。

1. 多位旋扳法

(1) 放松手法:患者取坐位,颈肩部自然放松,术者立其后方,首先以轻柔手法,顺肌肉走行方向点揉拿捏颈肩部肌肉,对颈肩部肌肉进行放松;然后稍加力度,对颈肩部的条索状、结节状硬结进行弹拨,力量由轻到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施术5~8分钟,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

(2) 颈椎拔伸定位旋转复位法:此手法适宜单个椎间盘突出,间盘向一侧突出,相应椎体棘突偏向对侧者。以第4~5颈椎间盘向左突出,第4颈椎棘突偏向右侧为例。患者取坐位,术者立其后方,腹部顶住患者背部,左手托住患者后枕部,右肘屈曲夹住患者下颌,反复用力,缓慢向上方垂直牵引患者颈椎,并维持一定的牵引力度,然后左手拇指轻轻向下滑动,顶住第4颈椎棘突右侧,嘱患者颈前屈约30°,至所要扳动的椎体开始运动时,再使患者头向左侧屈,头颈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在维持牵引力下,做一个有控制、幅度稍增大、瞬间的旋转扳动,同时左手拇指向左推顶偏歪的棘突,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3) 颈椎侧屈曲扳法:此手法适宜单个或多个椎间盘突出,间盘向一侧突出,相应椎体棘突偏向同侧者。以第3~5颈椎间盘向左突出,第4颈椎棘突偏向左侧为例。方法一:患者取坐位,术者立其右侧,以左肘压住患者右肩,左手从头后钩住患者的颈部,右手置于患者头部右侧耳上方,先使患者头颈向左侧屈曲至最大限度,然后突然瞬间用力,加大侧屈曲5°~10°,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方法二:患者取坐位,术者立其后方,左手虎口叉开,以左手第二掌骨桡侧缘顶住第4颈椎椎体水平的左侧,以此为支点,右手置于患者头部右侧耳上方,先使患者头颈向左侧屈曲至最大限度,双手用腕力向相反方向扳动,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4) 俯卧位颈椎定位旋扳法:此手法适宜多个椎间盘突出者。以第4~7颈椎间盘向左突出,第4颈椎棘突偏向左侧,第6颈椎棘突偏向右侧为例。第一步:患者俯卧床上,一助手扶患者双肩,术者一手托患者下颌,一手扶后枕部,两人向相反方向用力,中立位拔伸颈椎。第二步:另一助手用双手拇指分别顶住第4颈椎棘突的左侧和第6颈椎棘突的右侧,在维持牵引力下,术者向左旋转患者颈椎至最大限度,然后突然加大5°~10°,同时助手双手拇指向中线方向推顶第4颈椎和第6颈椎偏歪的棘突。

(5) 整理手法:患者取坐位,颈肩部自然放松,术者立其后方,轻揉颈部,理顺肌肉,同时在术者配合下,患者作颈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运动。

2. 松解复位法

(1) 点穴麻醉止痛法:患者低凳坐位,嘱其挺胸微低头,双肩臂下垂,自然放松,术者站于患者侧后面,先以指针法点按风池、肩井、大椎、陶道、缺盆穴,必要时加合谷及内关透外关各1~3分钟,以“得气”为度。

(2) 颈肩肌筋按摩松解法:患者坐势同前,术者以一手扶托患者前额部,另一手以指腹从乳突以下顺胸锁乳突肌、颈直肌、斜方肌施以点按、分理、弹拨、推揉等多种手法,以松解颈项部、肩背部肌肉、肌腱、筋膜的粘连,解除其紧张、痉挛和挛缩。一侧完成后两手交换,重复以上动作,并顺势往下行术,直至肩及上背部,此时不用扶持前额部,可双手同时施术,主要对肩胛提肌、冈上肌、冈下肌等行术。因操作术野较大,可加上平推手法,手法宜交替重复进行,时间5~10分钟,以颈项部、双肩背部组织松软弛缓,肌筋柔顺为度。

(3) 牵引摇晃转侧松解法:患者原坐势不变,术者半蹲站桩式站稳,宁神提气,左肘弯固定患者下颌,上臂前臂分别固贴患者双颊,左手五指固定患者右颞耳部,右手虎口扶托患者颈枕部,双手同时用力向上悬吊牵引。嘱患者精神放松,用力下坐自坠,3~5分钟后,术者在维持牵引下将患者头颈部作缓慢而有力的左右摇晃、旋转、多方向偏斜,以求松解颈椎周围组织及椎间粘连,增大病灶椎间隙的宽度,增大患椎周围各组织,尤其是颈部后纵韧带的张力,以利于突出髓核的顺利回纳。摇晃、旋转、偏斜的强度、力度、角度和持续时间则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程的长短、病情的轻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别。

(4) 旋转复位法:复位前要仔细阅读CT或MRI片,熟记确诊的患病颈椎和间盘突出的方向,分清属于屈曲型还是伸直型。然后在患者颈部以拇指指腹从各个不同方向、不同位置(曲颈或伸颈)触摸,找准患椎棘突及其位移的方向,并以位移的方向来决定施术的方法和步骤。以颈3/4椎间盘突出后中央型为例,后中央型突出为屈曲型,若颈3椎棘突偏右移位,颈4椎棘突偏左移位,则患者原坐姿不变,术者原悬吊、拔伸、牵引姿势不变,惟右手从托枕后改为右拇指指腹紧贴左偏的颈4椎棘突扣紧,余四指紧贴颈部。此时术者左手、前臂及肘部向上向左用力,使患者头部在牵引下稍向后仰,并向左侧旋转至患者下颌近肩时,突然发力斜扳,右拇指侧同时向右向前发力扣顶,此时可闻及响声及右拇指下有复位滑动感。然后双手交换位置,左手拇指改扣顶颈3椎棘突,重复以上动作,完成后即复位成功。此时嘱患者抬头挺胸,颈部过伸位相对固定。其余颈部各椎均可举一反三,依此类推处理。此法为治疗的关键手法,应因势利导,一气呵成,太过易出危险,不及则不能复位。

(5) 颈肩肌筋理顺复平通络止痛松解法:患者坐矮凳,抬头挺胸坐位,术者站于患者身后,用双手指指腹、掌根部对颈后斜方肌、头颈夹肌、头颈半棘肌、冈上肌、冈下肌、肩胛提肌等,顺序进行拿捏、弹拨、点按、推揉、梳理。肩胛部等术野宽广者,可行平推等手法,并以术者双手分扣患者双肩,膝部顶住患者颈7、胸1和胸2椎棘突,反向用力,使患者被动扩胸抬头,颈部后伸。再分别被动活动患者双肩和牵抖双上肢,借以广泛松解粘连,疏通气血,通络止痛。

3. 提抻牵引法

(1) 颈部疼痛区松解法:患者正坐,术者站其后方。在颈部以椎间盘突出部为中心,对压痛点进行轻柔和缓的㨰揉法放松治疗,约10分钟。㨰揉时用力从轻到重,逐渐加压,使深层肌肉温热酸胀得气为度。施术时以制动手固定头颅,操作手施术。操作过程中,防止颈椎前后左右摆动幅度过大而加重疼痛,引起颈肌过度痉挛。

(2) 颈肩部㨰动点按法:颈肩部施以小鱼际㨰法,并交替点按颈部夹脊、风池、肩井、缺盆、天宗、秉风穴等,每穴点按3~5次,每次点按以得气为度,约10分钟。

(3) 颈部痛点和夹脊穴弹拨法:在以上穴位的颈段竖脊肌和斜方肌点按之后,另在痛点、硬结处、脊上韧带施行弹拨法,约5分钟,弹拨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4) 肘托颈提抻法:患者正坐,头呈中立位或稍前倾位。术者站其后侧方,一手从颈前穿过,用肘弯托住患者的下颌,另一手掌托扶住患者枕部,然后两手同时发力缓慢向上,使颈椎受到缓慢拔抻提拉而拉长患者颈部,操作时以患者拔抻至臀部稍离座凳为度。然后配合用后仰抻展法,即操作手向后缓慢用力,使颈椎沿其额状轴后仰至疼痛阻力点时,将颈椎保持此位置,同时制动手向前用力,令患者放松并配合呼吸,片刻后,待颈椎产生松弛效应时,操作手再缓缓发力使颈椎后仰的范围小幅度增大。此法可重复数次操作。用力提抻牵引时宜轻拔慢提缓抻,忌用猛力和旋转手法,避免肘弯压迫气管和颈动脉,防止角度不当损伤脊髓。

(5) 仰卧牵引整复法:令患者仰卧位,将10 cm高枕头置于头部。术者制动手托住患者的后枕部,操作手在颈部,做轻揉点按、点压颈部及肩背肌肉的起止点,在人工牵引状态下对小关节错缝行整复治疗,使小关节松动后,把小关节推向脊柱方向,一般能感到小关节松动的响声,患者也自觉舒适。

4. 推拿动牵法

(1) 推拿手法:舒筋类手法: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坐位、侧卧位,或仰卧位。先对颈肩上臂部的软组织运用一指禅推法、㨰法、指揉法及拿法,操作3~5分钟,以解除颈、肩、上臂部及上肢都软组织痉挛,改善血液循环。正骨类手法:触诊检查时可发现相应椎体节段有椎体滑脱、旋转、侧摆等错位改变,同时在X片上得到相应的印证,需要用相应的正骨手法予以纠正,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低头摇正法:用于颈椎2~6节段后关节“旋转式错位”。病者侧卧(先做健侧,后做患侧),平枕,低头位(中段颈椎,前屈约20°,下段颈椎,前屈30°以上)。术者一手轻托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略下方作为“定点”,另手托扶患者下方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作为支点,将头颈部转动,当摇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之手用有限度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同时加力按压,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有压力而复位。缓慢复位法:上述手法不加“闪动力”,重复2~5次。侧头摇正法:用于颈椎2~6节段的钩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凸侧在上,凹侧在下),低枕。术者一手托其枕侧耳部,另一手拇指“定点”于患椎后关节下方,将头抬起做侧屈并转动摇正(动作如低头摇正法)。侧弯者,先治健侧,后治患侧,由下而上逐个复位。也可以在牵引下做侧向推正法给予纠正。侧卧摇肩法:用于颈椎2~7节段、胸椎1~2节段“旋转式错位”。术者一手拇指、食指夹置于其横突隆起处前、后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扶其肩部做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要配合用阻力,使关节在摇动中复正。每做完一次整复后,需要用两手触诊来检验颈椎整复的效果,如果感觉不到位可以在牵引下继续调整。

(2) 动态牵引:选用Q-7型颈椎牵引椅,患者取坐位用颈椎枕领吊带牵引,选用重量10~14 kg(依据患者病变节段,一般上颈段重量轻,下颈段重量稍大),牵引2~3分钟。术者立于患者身后,用一指禅推、指揉、拿捏法再操作1~2分钟。用双手拇指抵住病变椎体棘突,做牵引下颈椎的屈伸运动5~10次,主要目的是调整颈椎前后滑脱式错位。之后用一手按住患者患侧的肩部,另一手拇指抵住病变棘突,手掌扶于颈部,做颈椎部患侧侧屈运动5~10次,运动过程中调整颈椎之侧摆式错位。再做侧后屈45°运动5~10次。最后用指揉法、擦法操作1~2分钟,手法结束后缓慢放下牵引器。

5. 牵引下手法

(1) 牵引下推拿法:采用QY-7型颈椎正骨牵引椅,牵引重量初始常用16~18 kg,适应后可酌情增加至18~20 kg,最大为24 kg。正骨时选择角度10°~30°。患者牵引固定后,术者站于其后方实施手法治疗。手法的操作程序分为四步进行:放松手法;正骨手法;强壮手法;痛区手法。放松手法:酌情选用揉法、按法或振法放松椎旁软组织。正骨手法:后推正法适用于“前后滑脱式”和“倾位仰位式”旋转式错位者;左右摇正法适用于中、下段颈椎“左右旋转式错位”者;侧按扳正法适用于“侧弯侧摆式错位”(钩椎关节错位)和“混合式错位”者。重复上述手法2~5次。强壮手法:这是调理整体经络、气血的手法,包括弹拨、拿捏、拍打和点穴法,根据病情选用。痛区手法:痛区手法作为结束手法,可根据不同症状,选用兴奋或镇静手法。以上治疗10~15分钟,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2) 颈椎保健操:伸屈颈练习,颈前屈(低头)、后伸(仰头)各3~5次,动作以慢为宜,每个动作都要回到颈椎中立位;低头转颈肩练习,左右各3~5次;侧屈舒颈练习,左手拉椅边,头用力向右侧屈,右手拉椅边,头用力向左侧屈,各2~3次;伸腰挺胸练习,双手向腰背伸互握,慢而用力作伸腰挺胸,仰头左、右各转头动作,做2~3次。以上操作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

6. 牵引顶晃法

(1) 颈椎牵引法:应用电动牵引器,颈部保持中立位,每次持续牵引35分钟,每日1~2次,30天为1个疗程。

(2) 颈部按摩法:牵引20分钟后开始行手法治疗。先点、按、揉、拨手法在患者颈项两侧反复操作5~10分钟,力量中等,宜轻不宜重,宜慢不宜快,充分放松颈部肌肉,然后根据CT或MRI提示,选择突出较明显的椎间盘。术者的拇指抵住患椎棘突间隙,轻而稳、有节律地向前顶推,使颈椎呈轻度伸展位(头稍后仰),并保持2~3秒,而后缓慢放松,使颈椎恢复中立位,如此反复操作6~8次,最后术者再以拇食二指分别抵住双侧椎横突间隙,左右轻微晃动颈椎6~8次,术毕。

7. 牵引复位法

(1) 牵引:用电动程控颈椎牵引机牵引。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状况确定牵引力度,一般在6~10 kg之间观察确定。牵引时间每次20~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牵引时要求患者全身放松,颈前屈10°。

(2) 旋转复位法:在放松患侧颈、肩、背部肌肉以后施用此法。以患者颈椎4~5节段椎间盘向左后突出为例。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开始缓慢轻柔地将其颈部向右旋转,在头部沿矢状轴上仰时,加大旋转幅度做扳法,同时左手拇指协调地向右推动,有时可听到复位的响声。

(3) 纠正颈椎生理弧度:颈椎生理弧弓消失甚呈反弓样改变是颈椎椎间盘改变的重要影像征兆,故纠正颈椎生理弧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术者用拇指按压患侧棘突间隙旁,另一手抚住患者双颊协调用力,使颈部尽量后伸,反复数次,每次至少持续30秒。

(4) 点揉穴位:依次用拇指指腹点揉患者风池、肩井、缺盆、曲池、肩髃、肩髎诸穴,如伴上肢麻木者,还需加上臂拔伸、抖动上肢等手法。

8. 牵推锻炼法

(1) 颈椎牵引法:应用手摇式牵引器,颈部保持中立位,牵引重量2.5~5 kg,每次牵引20分钟。

(2) 推拿手法:牵引后即行手法治疗。先点、按、㨰、揉患者颈肩部,反复3~5次,使之充分放松;然后一手扶住患者前额,另一手用拇指向前顶推患椎棘突间隙,使颈椎呈轻度伸展位,再缓慢放松,让颈椎恢复中立位,如此反复操作3~5遍;术者再以双手拇指分别抵住患椎双侧横突间隙,其余四指置于面颊部,左右轻微晃动颈椎3~5次;然后术者双手抱住患者下颌,胸部紧贴患者后枕部,使患者颈部保持中立位,向上牵拉,持续15~30秒后,用一指禅推法放松双侧胸锁乳突肌;最后在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点按相关穴位。

(3) 功能锻炼:①立地望月:患者站立,双足分开平肩宽,足尖朝前,调匀呼吸,深吸气时慢慢抬头仰望(头部尽量后仰),同时双手后伸手指呈交叉状向下向后用力伸直,呼气时慢慢还原,双手自然下垂,重复4~8遍。②顶天探海:姿势同前,深吸气时头颈往前伸,尽量低头望足下,同时双手上举,手指呈交叉状向上向前用力伸展,呼气时慢慢还原,重复4~8遍。③环顾旋转法:患者站立,双足并拢,双手叉腰,深吸气时头部慢慢向左(或右)转动,眼睛尽量向左(或右)侧视,呼气时头部还原,然后头部向左(或右)环绕旋转1周,重复4~8遍。④摩胸锁乳突肌法:患者站立,双足分开与肩同宽,足尖朝前,双手手指交叉抱头后枕部,同时头稍向后用力,头、手呈对抗状,持续15~30秒,然后双掌擦热,轻摩双侧胸锁乳突肌15~30秒,重复4~8遍。

9. 牵推松解法

(1) 坐位牵引:患者配戴颌枕套进行颈椎牵引,重量5~10 kg,每次20分钟,牵引角度应根据病情及体征需要辨证实施,如颈椎生理弧度反弓或平直者,可采用下颌抬高位,头部后仰,症状较重患者可采用自然较舒适位。

(2) 推拿手法:①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患者背侧,以㨰、揉法自颈肩背部由上到下往返操作2次,点按阿是穴、风池、大椎、肩井、天宗诸穴1~2分钟。②术者一手托住患者一侧下颌,另一手拇指、食指拿住枕骨两侧下方,向上徐徐用力拔伸,同时轻轻摇颈部3~4次,再用一手扶住头顶部,另一手拇指及四指从枕部颈项两侧捏拿至大椎穴,往返2次。③推左侧桥弓穴,术者右手操作,四指按住颈项部,以拇指偏峰自翳风穴单向直推至缺盆穴10~20次,推右侧桥弓穴时用左手操作。④术者用拇指指腹擦两侧颈项肌及中间项韧带部,频率慢约70次/分钟,至皮肤潮红。⑤点按曲池、合谷穴1~2分钟,搓抖肩及上肢,拔伸5指指间关节。⑥患者仰卧治疗床上,头部出床缘,助手拉两肩部做对抗牵引,术者位于患者头顶相对位,一手托住枕后,另一手抱住下颌,在头颅中立位做沿躯干纵轴向远端拔伸牵引,持续片刻后,停留片刻逐步放松。⑦按揉足三里、解溪穴2分钟。

10. 分型综合法

(1) 推拿治疗:患者取坐位,用以下8种手法连贯完成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每日1次。①按揉法:先按揉健侧颈项肌,后按揉患侧,治疗右侧颈项肌时,术者站于患者的背侧,用左手扶着颈部,右手沿颈项肌由上向下施行按揉治疗2~5分钟(治疗左侧时以相反的位置按揉),对压痛明显者可以重复数遍。②捏颈肌法:当按揉使颈肌松弛后,术者以双手并置一侧之枕后风池穴处,拇指在颈肌外侧,其余四指并置颈肌内侧,将肌肉微向上提起,再自上向下拿捏至肩髎穴3~5分钟,一侧颈肌拿捏后再施行另一侧。③按揉压痛点法:术者站于患者后面,用拇指、食指推揉压痛点,从周围到中心,由轻到重地刺激椎间盘突出一侧压痛部位。④对抗牵引法:第一助手站于患者前面,用双手分别托住患者的枕部及下颌,第二助手站在患者的后面,双手分别按压患者双肩,作对抗牵引2~3分钟。⑤头项部过伸法:术者站于患者的左后侧,用左手环抱患者的头部,在继续与助手作向上向前牵引的同时,用右手拇指深压突出间隙的椎旁压痛点,逐渐使头颈部过伸2分钟。⑥颈椎扳动法:术者托住患者一侧下颌,另一手扶住另一侧枕骨,轻轻使颈部左右晃动几次,再将颈部向左旋到颈肌相当紧张时,趁患者不备之际稍稍加快加重摇转手法,此时可听到响声。同样手法向反方向操作一遍。⑦按缺盆法:先以四指自耳下翳风穴处起,沿胸锁乳突肌方向,向下摩动1~2分钟,再以手拇指掌侧置锁骨上缺盆穴处长按,反复操作2~4分钟,长按时患者感到上肢手臂麻胀为最佳。⑧点穴法:患者稍低头,术者用食指突起如鹰嘴,然后在肩井、风池、曲池、内关、合谷等穴位上点揉,再用双手捏拿肩井穴1~2分钟,最后用双手提捏双肩部的肌肉。

(2) 颈椎牵引:一般采用电动牵引患者的颈椎20分钟,牵引重量为5 kg,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

颈椎侧方突出者可用上述颈椎牵引法和推拿手法中的按揉法、捏颈肌法、按揉压痛点法、颈椎扳动法、按缺盆法、点穴法等治疗;中央型患者除用上述颈椎侧方突出的治疗方法外,还要配合对抗牵引法和头颈部过伸法治疗。以上治疗一般采用先牵引后施行推拿手法治疗。

(3) 颈肩部练功:每日早晚各做2次。①前屈后仰动颈法:患者头部做前屈后仰运动,前屈时下颌尽力贴近胸部,后仰时枕部尽力向背侧接近,每次前屈后仰各15次。②左右侧屈动颈法:患者头颈部做左右侧屈运动,侧屈时耳部尽力向肩部靠近,左右侧屈运动各15次。③左右旋转动颈法:患者头颈部做左右旋转运动,旋转时角度与幅度尽可能大些,运动时左右交替进行,每次左右旋转各15下。④耸肩运动:患者颈肩部肌肉用力将肩胛往上提起,可双肩同时进行,也可交替进行,每次耸肩15下。⑤仙鹤点水法:患者下颌部做前后划圆运动,每次15下。以上练功法适用于颈椎侧方突出和中央突出的患者。

11. 提旋侧扳法

(1) 提旋法:患者端坐,全身放松,术者站于患者后侧,先按摩患者颈肩部软组织10分钟,然后嘱患者低头,术者一手托患者下颌,顺患侧弧形向上提旋,同时另一手拇指按压于偏离中线的患椎棘突旁,向健侧按压患椎棘突,其余四指按在枕部向前下推压。

(2) 侧扳法:患者保持原坐姿,术者一手拇指按原位不动,余四指按肩,嘱患者抬头平视前方,另一手扶患侧顶部向患侧侧扳。此二法施法过程中均可听到小关节松动的弹响声,拇指可感到患椎棘突轻度位移。

(3) 牵引治疗:手法整骨后进行,患者戴颈牵套,俯卧在JQ-Ⅰ型脊柱牵引机上,固定肩部及颈牵套,根据患者颈椎长度调好拉距,进行慢速持续机械牵引,牵引时间10分钟,持续牵引时间2分钟,放松休息时间6秒,牵引重量10~20kg,角度向上倾斜5°~10°。牵引同时术者站患者患侧旁边点压患者颈部和肩背部肌肉的起止点,使小关节松动,把患侧的小关节推向脊柱方向,在牵引的状态下对排列紊乱的小关节进行整复。

12. 大剂牵引法

(1) 操作:采用无锡产JQ-Ⅱ型坐立两用颈椎牵引机,患者取坐位,头前倾15°,用股骨固定带将下肢及臀部固定于牵引凳上,用颈颌牵引带置于患者后枕及下颌部。牵引前先用点、揉、捏、扳等手法充分放松颈部肌肉,然后摇动牵引手柄,将颈椎缓慢持续牵拉,牵引拉力首次可达20 kg,每次牵引持续1~5分钟,并在牵引过程中适时应用点压痛点等手法。牵引5分钟后,松动牵引手柄,使颈椎逐渐恢复原位。休息10分钟,再牵引第2次。两次牵引后,嘱患者颈部垫枕仰卧休息20分钟。牵引拉力每日逐渐增加,从20 kg开始,7~10天后,逐渐可增至每次相当于患者自身体重的重量。拉力以牵引机上的拉力计测定。牵引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

(2) 注意事项:在牵引前应对患者做好解释,消除其紧张心理;牵引过程应缓慢、柔和,不可用暴力;每次牵引以患者能耐受或牵引后症状明显改善为最佳。急性期患者如颈部疼痛、头晕明显者,可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缓解局部水肿后,行牵引治疗。患者首次牵引时,若出现恶心、干呕、眩晕等不适,应立即停止牵引,让患者休息片刻再行牵引。

(3) 禁忌证:颈椎结核、严重心脑疾患及颈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忌用牵引法。

13. 卧牵侧扳法

①颈部传统推拿操作。②卧位牵引侧扳法:患者取仰卧位,全身放松,术者站在床前,右手扶其下颌部,左手托其枕骨粗隆部,持续用力牵引约30秒,同时轻度摇动头部;然后,右手托其右侧颊部,使其颈部稍前倾10°~15°,并向右侧转至病理限度,左手放在其左耳后部,在保持一定牵引力的情况下,左手施短促压力,使其超过病理限度3°~5°。左侧亦然。每日1次,无响声出现为止。③随症加减手法:神经根型加点揉缺盆穴,弹拨极泉穴,理五指,搓、抖上肢;椎动脉型加头面部操作15分钟,点按百会穴1分钟;交感神经型加头面部操作15分钟,施掌根推法于桥弓穴,左右交替进行;脊髓型加㨰、拿、点、按等手法作用于背部的膀胱经、督脉及双下肢,施扳、摇法于髋、膝、踝关节。④辅助治疗:患者把枕头做成圆柱体,直径10~15 cm,软硬适中,取仰卧位,圆枕放于颈部,可起到自身牵引的作用,每晚用此枕头至少2小时。

14. 垂直提拉法

患者正坐,术者位于患者身后,以轻柔的拿揉手法使患者颈部痉挛肌肉放松。施术3~5分钟后,患者疼痛稍减,再予以指压患侧肩井、合谷、落枕等穴,进一步促使患者颈部周围肌肉放松,为做关键性手法创造条件。再令患者端坐于20 cm高的矮凳上,微屈颈,颈椎间盘向右突出者,术者则以右手掌托住其下颌骨(反之则用左手掌托之)。然后术者另手掌协助托住右手掌背,嘱患者上半身自然放松,轻缓持续提拉患者颈部1~2分钟,借术者的爆发力突然用力垂直向上提拉,此时可闻及颈椎弹响声,在持续牵引下令患者自我上下抬举或旋转患侧上肢4~5次,以缓解颈椎间盘对神经根的粘连,舒通肢体气血。然后缓缓放松患者颈部,禁忌突然松下,以避免患者一过性不适头晕等症状的出现。手法的全过程都是在轻度、持续、垂直提拉牵引下进行的,唯有在突然垂直向上提拉时才使用术者的爆发力,此时用力务必做到“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15. 颈牵点按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站立于患者背后。①针刺:取2寸半毫针,穴位取CT或MRI定位相应椎体椎间盘突出的一侧,中央型突出者取相应椎体两侧,棘突旁开1寸进针,得气后强刺激半分钟至1分钟即出针。②按摩颈后部:取捏揉手法,理筋,解除痉挛的颈部肌肉及软组织,按摩约10分钟。③牵引下点按:患者垂直坐位,上半身向前倾15°~30°,颈部轻度前屈,一助手站立于患者后面,双手把住患者双肩,另一助手站立在患者前面,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一手把住患者枕部。二助手做对抗牵引,牵引力量10~15 kg,持续牵引1~2分钟,术者此时双拇指叠按在患者颈部椎间盘突出侧,双手其余四指放在突出对侧颈部,然后进行点按,每点按一次约5秒,间歇1~2秒,共点按10次,然后放松牵引。休息2~3分钟再重复治疗一次。中央型突出者点按双侧。注意在二助手放松对抗牵引之前,术者的拇指应用力点按在定位点上,放松牵引之后,点按结束,然后轻揉颈部,放松颈部的肌肉,在术者的配合下做颈前屈后仰,屈伸和旋转运动,动作要轻柔。

16. 舒筋理筋法

(1) 松解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一侧,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揉拿颈椎两旁,从颈椎第1节段至第7节段,反复操作,时间10分钟。然后令患者低头,一手扶住患者头顶,另一手纵向搓动颈椎两旁,以突出位置为重点,以皮肤发热为度,时间约5分钟。

(2) 摇头拨筋法:患者正坐,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拇指相对,一指在上,一指在下,从颈椎第1节段旁至第7节段旁,向下拨动肌腱、韧带,在拨动时令患者左右转动头部,保持与拨动方向一致,往返操作10次,先轻后重,用力不要过大,时间约5分钟。

(3) 反方向指拨法:患者正坐,术者立于背后,术者一手固定患者肩部,另一手拇指用力顶住患侧项韧带、肌腱,从风池穴至颈椎第7节段,令患者反方向转动头部,力度由小到大,以病灶为中心,每转动1次,改变其位置,双侧轮流交替操作,时间约10分钟。

(4) 扳肩压头法:患者坐位,双手放于背后交叉,术者一手向后扳住肩部,另一手放于头枕部一侧,双手在同侧令患者向前下方对侧用力前屈,在此情况下术者同时双手用力反方向扳肩压头,由轻到重,双侧轮流交替,时间约10分钟。

17. 关节松动术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立患者病侧,一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置于两侧颈肌或胸锁乳突肌处,拇指由上而下反复按揉数次,再用另一手拇指按上法操作另一侧,使颈部肌肉放松,然后行以下手法。①松动棘突:垂直松动,术者用双手拇指并排放在患者同一椎体棘突上节律性地自后向前按压棘突,松动上段颈椎时双拇指背相对,其余八指分别放在颈两侧或同一侧颈部,松动下段颈椎时双拇指重叠或自上而下逐个对患椎进行按压,每椎体3~5遍;侧方松动,术者站于患者侧方,双手拇指并排放在棘突一侧,自上而下对患椎节律性地向对侧推动3~5遍。②松动横突:术者双手拇指重叠放在同一侧椎体横突上自上而下对患椎横突节律性地由后向前按压3~5遍。③按压椎间隙:患者取仰卧位,头部露出床头外,术者站于其头端,一手扶持其下颌部作拔伸,一手拇指放于颈椎间盘突出间隙一侧,自后向斜前侧用力顶,回复原位再重复2~3遍。松动手法强度分为Ⅰ~Ⅳ级,以椎间盘突出节段的上下椎体为主,每次治疗15~20分钟。施术后患者觉颈部活动受限及上肢麻木减轻,为手法强度正确,否则需调整手法强度。

18. 推拿足疗法

(1) 推拿:采用托推法、按揉法、点按法、㨰法等施于颈项背部及上肢部,若有颈椎棘突偏歪可施于拔法,时间为15分钟左右。

(2) 足部按摩:应用按揉法、拇指推法、单食指扣拳法、搓法、摇法等,按照一定的顺序按摩双足。重点加强颈椎、胸椎、大小脑、斜方肌、三叉神经、肩胛骨、肝、肾及上下身淋巴结等。然后重点拔伸颈椎反射区,具体操作:术者一手抓住患者足背部,另一手抓住患者足拇趾相对用力,由轻而重,持续3分钟左右,最后运用摇法,此法相当于常用的颈椎牵引法。推拿后饮水300 mL左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gtzz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