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导致肩膀肌肉受到影响,从而患上了肩周炎。肩周炎出现之后可能会引发剧烈的疼痛症状,有部分患者疼痛难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因此,需要了解哪些方式能够缓解肩周炎引起的身体不适,及时改善,减轻身体痛苦。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随着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逐渐增多,肩关节运动功能有限而日益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恢复到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及关节囊的炎症。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其实肩周炎不好分辩,很多时候,只要是肩关节周围疼痛,就容易被认定为肩周炎,别说是没有医学经验的普通患者,就算是一部分缺少肩周炎治疗经验的医师,也很难分辨清楚。
在这里,可以交给大家一个鉴别动作。
将整个上肢外旋至极限,然后做肩关节外展动作,若肩关节不能做全范围动作,也就是将上肢举到最高,说明肩关节有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要看看具体是什么问题?
1、若上举时遇到明显疼痛,疼痛的位置,感觉应该在肩关节的内部,在肩膀周围不能触及明显的压痛,
2、或者在上肢上举时,没有遇到疼痛的情况,倒是有明显的阻力,使肩关节不能做全范围的动作,卡在了某一个角度,然后让旁人帮助你继续上举上肢,在旁人发力的时候,仍然不能继续上举,并且强制被动上举时候伴随强烈的疼痛,疼痛的感觉仍然不能触及。
遇到以上这两种情况的话,基本上可以确定得了肩周炎。需要去医院做进一步的鉴别诊断。
若在肩关节疼痛的位置不在肩关节内部,或者肩关节活动到一定角度后不能继续上举,但在被动的力量之下,可以继续抬举,就应该不是肩周炎了,可能是肩袖损伤,或者肌肉拉伤、劳损,或者是单纯的肌筋膜炎等无菌性炎症。
这种鉴别方法虽然简单,但是一种较为准确的经验判断,对后续的诊疗来说是很好的开始。
肩周炎属中医痹证范畴,根据其病变部位被命名为肩痹和肩胛周痹等,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又称之为漏肩风和锁肩风等。
临床有人以病因为主辨证分型,有人以临床表现为主辨证分型。现分述如下。
(1)以病因为主辨证分型
①风痹
风为阳邪,其性善行数变,表现为肩周酸楚疼痛,痛无定处,游走窜痛,关节屈伸不利。
②湿痹
湿为阴柔之邪,粘腻滞涩,缠绵不愈,表现为肩部沉重疼痛,痛点固定,或有浮肿、压之凹陷,关节酸沉,屈伸不利,患肢局部皮肤胀木或感觉迟钝。
③寒痹
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凝聚,表现为肩部疼痛剧烈,痛有定处,甚则冷痛拘挛,得热痛减,遇寒痛甚,关节活动不灵。
④热痹
热为阳邪,其性暴烈,起病急骤,关节红肿,热疼痛,伸屈不利。
⑤瘀血痹
跌打损伤瘀滞脉络或慢性筋脉劳损,不通则痛,表现为患肢肿胀,肤色紫暗,关节肿痛,痛点固定,功能受限。
(2)以临床表现为主辨证分型
①瘀血型
肩部疼痛剧烈,如针刺或刀割样跳痛,痛处不移,拒按,夜晚痛甚,局部肿胀或青紫,关节活动受限。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涩或弦细。
②筋脉失养型
肩臂拘挛疼痛,活动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伴气短懒言,身倦乏力,关节活动受限,局部肌肉萎缩,舌淡苔白,脉细弱。
③风寒型
肩部拘急疼痛,痛牵肩胛、背部、上臂及颈项,痛点固定不移并向周围放散痛,压痛明显,得热痛减,阴冷无加剧,夜晚痛重,关节屈伸不利。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弦紧。
④湿热型
肩部酸重疼痛或局部肿胀灼热,遇热痛重,得凉稍缓,疼痛拒按,关节活动受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⑤痰湿型
肩部沉重酸痛,或有肿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关节活动不利,遇冷痛则痛,得热则舒。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肩周炎的表现
(1)肩部疼痛
逐渐出现肩部某一处痛,与动作、姿势有明显关系。
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病人初期尚能指出疼痛点,后期范围扩大,感觉疼痛来于肱骨,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
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
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
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
患肩怕冷,不少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
多数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岗上肌腱、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及叁角肌前、后缘均可有明显压痛。
(5)肌肉痉挛与萎缩
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气血亏虚
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舒服、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秦艽,桂枝,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芪。
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
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
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
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
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
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独活,秦艽,桂枝,桑枝,海风藤,当,川芎,木香,乳香,甘草。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
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等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瘀血阻络
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
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当归,丹参,生乳没。白芍 ,川芎,熟地,桃仁,红花。桂枝,桑枝,鸡血藤。
方解: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
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寒湿凝滞
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
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
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
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麻黄,制川乌(先煎),白芍,黄芪,甘草。全虫,羌活,细辛。
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
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肩周炎的预防
1、注意防寒保暖
肩部受凉是肩周炎的常见原因。由于寒冷湿气侵袭机体,可引起肌肉组织和小血管收缩,组织的代谢减慢,从而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及致痛物质聚集,使肌肉组织受刺激而发生痉挛。
2、加强体育锻炼
肩周炎的锻炼非常关键。要注重关节的运动,可经常打太极拳、太极剑,或在家里进行双臂悬吊,使用拉力器、哑铃以及双手摆动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适合自己。
3、纠正不良姿势
经常伏案、双肩经常处于外展工作的人群是肩周炎的高发人群。因此,这类人群应注意调整姿势,避免长期的不良姿势造成授性劳损和积累性损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