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全称是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炎症导致关节内外粘连,从而影响肩关节的活动。其病变特点是广泛,即疼痛广泛、功能受限广泛、压痛广泛。因患病以后,肩关节不能运动,仿佛被冻结或凝固,故称“冻结肩”、“肩凝症”。
肩周炎是一组表现为肩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症候群.广义的概念包括了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肩袖破裂,肱二头肌长头腱及腱鞘炎,喙突炎,冻结肩,肩锁关节病变等多种疾患。狭义的概念仅指冻结肩(或称五十肩),中年以后突发性的肩关节疼痛及关节挛缩症。
肩周炎高发年龄是在40~60岁。故又称“五十肩”。据统计,临床发病率达20.6﹪.男女之比为1:3,左侧较右侧多。临床观察发现:患全身代谢性疾病、营养不良、心脏病、肺结核或精神病者,较常人高发。通常认为肩周炎有一定自愈倾向,但自然病程长达6个月至3年,甚至更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与不便。一般不遗留后遗症,但约10﹪患者出现远期问题。
而中医认为肩周炎属于痹症范畴,是由于年老体衰,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经脉失于濡养,加之感受风寒湿邪及劳累损伤等因素所致。其中,年老体衰,肝肾亏损,气血不足为内因;风寒湿邪及劳累损伤等因素为其外因。
肩周炎发病缓慢,大多无外伤。肩周炎的表现为一种特殊的临床过程,即: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发展,继而疼痛逐渐减轻乃至消失,关节活动也逐渐恢复,整个病程较长,常须数月至数年之久。
中医认为本病以经络辨证为主。
以肩前中府穴区疼痛为主、后伸疼痛加剧者属太阴经证;以见外侧肩髃、肩髎穴处疼痛为主、三角肌压痛、外展疼痛加剧者属阳明、少阳经证;以见后侧肩贞、臑俞穴处疼痛为主、见内收时疼痛加剧者属太阳经证。
一.基本治疗
治则:疏经通络、行气活血,针灸并用,泻法。
处方:以肩关节局部取穴为主。
肩髃 肩前 肩贞 阿是穴
阳陵泉 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
刺络拔罐:针刺加推拿加刺络拔罐周军等等采用针刺条山穴并用龙虎交战手法令针感上行,并在患肩部运用点按、揉拿及分筋等推拿手法,后嘱患者做自主运动,至活动渐大后出针,后在肩部压痛点进行刺络拔罐,每3一5日1次。
中医手法包括推拿按摩和运动疗法,其作用能够舒筋通络、祛风散寒、解痉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强组织代谢,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缓解疼痛,软化肌纤维,松解粘连组织,增加肩关节活动功能,提高肌力,促进肩关节功能康复。坚持经常性的肩关节功能锻炼也非常重要,可改善症状,巩固疗效。
肩周炎以风寒瘀滞型和气血虚弱型多见。中药治疗以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止痛为法则。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佐以活血、补虚。该类中药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渗出物的吸收,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增加局部营养,改善肌肉萎缩的作用。肩周炎的主要症状为疼痛,活动受限。
而《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可理解为痛、痒、疮皆可为心之病,从“心主血脉”这一论点出发,用益气养血、温通血脉的药物为主治疗肩周炎,获得良效。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脏腑发生病变首先要影响气血的变化,而气血营运障碍是产生各种痛证的共同病理机制。血脉运行不利可出现麻、痒、痛。血行涩,在肢可出现痛、麻。心阳振则心动有力,则血液运行流畅,疼痛尽除。“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肩周炎究其原因实为气血不足,脉道不通,外因则为“风寒湿三气杂至”,致使邪气滞留,脉道不通,如单用散寒除湿祛风之药,有时难以取速效,如从心论治,重用益气活血、振奋心阳,通经活络,开通瘀痹,使气行血活,脉络通畅,则外邪可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