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最近我们收到了不少灸友的留言,关于痔疮的预防和治疗问题,如何艾灸?有没有偏方?熏洗是否有效等等问题。小编整理了部分资料仅供参考交流,请急症重症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常用穴
1、在督脉上取穴
《素问 ·骨空论》认为督脉 “合纂间,绕纂后,别绕臀 ”,故 “督脉为病 ”即有 “痔 ”证 。
《奇经八脉考》认为督脉 “由会阳贯脊,会于长强,在骶骨端与少阴会 ”。
因此古代多取督脉穴。
《千金要方》:“久冷五痔便血,灸脊中百壮。”
《名家灸选三编》治疗痔疮,“以绳量中指本节至爪甲际之度,当龟尾骨上于脊中绳头尽处,灸百壮。”
《外台秘要》记有 “崔氏灸痔法 ”,所取奇穴亦在督脉上 。
《玉龙经》中“针灸歌 ”记载 “五痔只好灸长强。”
《千金要方》、《寿世保元》、《续名医类案》灸 “穷骨端 ”以治本证 。
脊上平脐点
古人艾灸常取背部脊椎骨上与脐相平之穴,称为脊上平脐点,《千金翼方》日此处可治 “丈夫痔下血,脱肛不食。”
《干金要方》云,“第十四椎与脐相当”,故此穴似为命门。
《经穴会宗》:“人有肥瘦之不同,肥人脐低,瘦人脐高 依竹杖取穴,非必在十四椎下也,与命门不同。”
故该穴是否是命门?对此尚有不同看法。
《针灸资生经》:“然亦须按其骨突处酸疼方灸之,不疼则不灸也。”这是取该穴附近压痛点,当更符合临床各患者的具体实际情况,可提高疗效。
总之,古人多取命门或其附近穴来治疗痔疮。
《古今医统》:“命门,灸七壮,治五种痔漏。”
2、在膀胱经上取穴
《灵枢 ·经脉 》篇云,足太阳经 “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通过八髎 、会阳,与肛门相联;足太阳之正 “别入于肛”。因此古人亦灸足太阳膀胱经穴。
《灸法秘传》:“痔疮:当灸会阳几壮。”
《玉龙赋》:“长强承山,灸痔最妙。”
其中会阳、承山属膀胱经。
3、艾灸病灶局部
《针灸则》:“灸,可于痔上五十壮或至百壮。”
《针灸集成》:“痔乳头,灸痔凸肉,百壮即平,神效。”
《古今医统》:“一治痔初起,痛痒不止,以旧布鞋底烘热,频频熨之痛痒处,冷则再烘熨,其痒立止。”其中熨法亦为温热疗法,疗效与艾灸相似。
马王堆帛书 《五十二病方》治疗 “牡痔,”将痔疮局部组织灸至坏死,再将根部扭断,似与外科的结扎摘除术相仿。
古代艾灸方法
1、化脓灸
《续名医类案》:“其法鸠尾骨尖少偃处即是穴,麦粒大艾炷灸七壮,或十四壮,甚者二十一壮,上疮发即安,可除根本。”
其中 “鸠尾骨 ”当为尾椎骨,所取穴位当在长强附近,“疮发 ”即为化脓 。因为化脓灸的作用很强,而且持久,可激发体内潜在生理功能,增强自身调节机制,提高免疫力,又通过灸疮化脓来促使邪毒排出,而长强紧贴病灶部位,故能就近发挥杀菌逐邪,祛瘀消痔的作用,因而古代临床采用之。
2、 隔物灸
古人还用隔物灸法,选用大蒜、生姜、魁薄虫等物。
《丹溪心法》:“痔疮。大蒜一片,头垢捻成饼子,先安头垢饼于痔上,外安蒜艾灸之。”
《类经图翼》:“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
《寿世保元》:“灸痔神法,用魁薄虫,其虫圆而扁,去足,将此虫令放痔上,用艾炷灸七壮,立效。”
对于痔漏,古人则选用明矾与附子,如:
《神灸经纶》:“秘传痔漏隔矾灸法:作饼子贴疮上,用艾炷灸三四壮。”
《外科理例》:“痔漏:疮口不合 灸以附子饼,贴以补药膏是也。”
其中明矾有解毒收涩作用,附子有温阳益气的作用,故取而灸之,以求消炎除菌,生肌闭漏之效。
这些均是古人临床经验所得,可供现代参考。
3、艾灸泻血
文献记载,古人又将病灶局部组织灼伤,使静脉破裂,瘀血被泻,静脉内的压力得以减轻,从而起到祛瘀消痔的效果,如 《世医得效方》:“治痔疾大如胡瓜,贯於肠头,热如塘灰火,发则僵仆,以柳枝浓煎汤,洗后,以艾炷灸其上三五壮,若觉一道热气入肠中,大泻鲜红血秽恶,一时至甚痛楚,泻后其疾如失。”
此法很少用,需谨慎。
4、先洗后灸
灸前对病灶局部先予以熏洗,再予艾灸,熏洗的药物为槐枝、柳枝与马蓝菜根等。因为本证表现为静脉瘀阻,血流不畅,导致免疫功能受抑,而肛门是消化道的下口,与粪便污秽接触,故常伴有炎症。槐枝、柳枝与马蓝菜根皆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消炎灭菌,并可防止因艾灸灼伤皮肤而引起的感染。
如 《医心方》:“疗野鸡方。右,以槐枝汤洗痔上,便已,艾灸上七壮,以知为度。”
《针灸资生经》:“灸痔法:本草只以马蓝菜根一握,水三碗,煎碗半,乘热以小口瓦器中熏洗,令肿退,于元生鼠奶根上灸 (即不 可灸尖头,恐效迟)”。
5、火针
火针是艾灸的发展,是艾灸与针刺相结合的产物,历史上也有人用火针治疗痔疮,如民国早期的《金针百日通》:“肛门旁中,必有疮核,即以粗火针,针入疮核,其病自愈,若有数核,即针数针,或剑针刺破亦妙。”火针的高温下使痔核内的血浆蛋白凝固,破坏其微循环,使毛细血管枯萎坏死,痔核干瘪。
现代艾灸方法
当代临床继承了古代的经验,采用灸法与火针治疗本证,也取督脉穴与膀胱经穴,亦取患部穴与 “脊上平脐点 ”。具体见下:
周其荣治疗内痔出血,取痔顶、长强、梁丘、神门、孔最、承山、八髎、肛周四穴,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王建民等用艾条温和灸痔疮术后疮面,促进愈合;卢世成等用药线直接点灸痔核;张树立在百会、命门、肾俞、脾俞穴上用艾条作温热灸;李复峰用艾条灸肛门20分钟,对于温热蕴结型用艾炷灸大椎、十七椎,气血亏虚型灸涌泉、足三里、命门,气滞血瘀型灸脊中、八髎;张时梅取八髎穴用七星针叩刺,然后敷以丁桂散,并外贴膏药,再用艾条进行悬灸。
现代也有用火针治疗本证的报道,如钟治国治疗外痔,用火针针刺痔核,并挤出血栓;张广博治疗嵌顿性内痔,以火针粘取硫磺粉刺入痔核的中心,其中硫磺可使火针温度提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