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腰椎疾病百科

夏季艾灸的功效(用对了才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保健养生,艾灸因其可行性强、疗效好,得到广大人群的青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艾灸任何季节都适宜,尤其是夏季得到自然界阳气的应和,艾灸保健的效果可显著提升。艾灸可以温经散寒、行气通络,对于寒凝经脉的病症效果尤佳。例如关节的冷痛、活动不利;女性痛经、月经延后;胃痛、腹泻、哮喘等。

夏季艾灸效果最好

如何挑选艾灸工具

现存市面上有各种艾灸器材,以艾灸盒为例,分为单孔、双孔、六孔等,都配有绑带,可固定在身上,安全高效,适用于在身体的多个部位施灸。对于关节、背部等不易固定的部位,也可轻松施灸。

艾条灸最为传统、直接,应当将点燃的艾条距离皮肤5厘米左右,将温度控制在皮肤感到温热但没有明显刺痛感,注意避免艾灰、火星掉落到皮肤或衣物上。艾条灸不适用于背部等难以观察的部位。隔物灸较为常见的为隔姜灸、隔蒜灸,所隔药饼可增强温经通络的效果,但操作较为复杂,建议由专业人员实施。

掌握好灸温和灸量

灸疗过程中最明显的感觉是热感,之后可能会有酸、麻、重、胀、热传导、蚁行感等感觉,这均为灸疗的正常反应。艾灸时应经常用手判断肤温,避免随着艾灸时间的延长,皮肤对于温度的忍耐度增高、灵敏度下降,导致温度过热,出现灸疱、烫伤、皮肤发痒、色素沉着等皮肤症状。

若皮肤起疱、过敏、外伤,则不应继续施灸。一般水疱不必戳破,用洁净纱布覆盖并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活动时摩擦,大约1周便可自行消退。若出现较大水疱或烧伤,则须前往医院由医生处理。

在施灸过程中注意房间的通风及保暖,选用优质陈艾,以减少艾烟及其挥发物的含量。艾灸不可过量,一般1周三次左右,一次不超过3个部位,每个部位20分钟即可。尤其艾灸头部,更应注意施灸量。因为头部肌肉薄弱且毛发丰厚,艾灸头面部穴位还易导致阳气过于上行,引起头晕、目眩等症状。

艾灸后要注意什么

艾灸后应多喝温水。有些人多次艾灸后可能出现口干、咽干、咽痛、牙龈肿痛、眼干、眼痒、流泪、鼻干、流涕、头晕等上火症状,以及失眠、嗜睡、泄泻、便秘、矢气等。上述症状多较轻微,部分可能为灸疗起效的反应,一般不必处理,通常休息1~2天可自行缓解。

哪些人不适宜艾灸

艾灸虽可治多种病症,但孕妇特别是孕早期禁止艾灸。女性若月经量大,则应在月经前5天及经期停止艾灸。

小儿为纯阳之体,若无病痛一般不灸。对于肺气虚弱引起的咳嗽、哮喘;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纳差;中气虚弱引起的遗尿等可以适量施灸,但灸量宜轻。

糖尿病患者艾灸时更需要注意,由于伴发周围神经病变等导致皮肤感觉不敏感,应适当降低艾灸温度,避免烫伤皮肤。

值得注意的是,艾灸是养生保健方法中便于操作且副作用小的可靠方法,其灸量、灸材、灸法多有讲究,应循序渐进,以身体舒适为度,切不可急于求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艾灸祛病 一学就会

夏天阳长阴消,是人体阳气最旺的季节,也是阳气最易受伤之时。这个时候可以通过艾灸保护阳气,同时还能治疗一些疾病。

空调病

夏天,室内外的温差很大,冷热交替,极易感冒及周身酸痛,尤其以肩颈部最常见。因为颈部正中属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最先受之。督脉则主“一身之阳”,当人受寒时,肩颈部最先出现不适,且症状最严重。建议不要一味贪凉,空调温度最好调到25℃以上,当感觉有凉意时,要站起来适当活动躯体和四肢,并适当按摩肩颈部。

处方:艾灸温阳法

穴位:大椎穴

作用:温阳散寒

操作:患者取坐姿或俯卧位,请家人点燃艾条,距离皮肤2厘米~3厘米对准大椎穴进行回旋灸。使穴位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暑湿证

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的还会呕吐或腹泻等。可用藿香正气水或香薷饮(香薷10克,白扁豆、厚朴各5克)来散寒祛湿。

处方:艾灸祛湿法

穴位: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

作用:温中散寒,健脾止呕

操作:如上法。对于耐热较好者,还可采用隔姜灸,温中散寒的效果更好。将姜切成直径2厘米~3厘米,厚0.2厘米~0.5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穴位处。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至艾柱燃尽。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3壮,以皮肤红润而不起疱为度。

宫寒

每到经期,很多女性就会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的;也有的宫寒不孕,伴有性欲冷淡,月经延后、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等。不妨趁阳气旺盛时进行艾灸,效果会比平时好很多。

处方:艾灸温宫法

穴位: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

作用: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操作:如上法。对于耐热较好的患者,可用隔附子饼灸。将附子打成粉,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穴位处。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放在附子饼上点燃施灸,至艾柱燃尽。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3壮,以皮肤红润而不起疱为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gtzz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