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儿咳嗽是儿科常见的疾病,常在冬春季节气候变化的时候发病,短期轻微的咳嗽是有助于人体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的,但频繁剧烈的咳嗽却会极大地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学习状态。
目前西医治疗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联合用药比例过高,除会造成患儿肝肾损害、产生耐药性等不良作用外,也易引起菌群失调从而产生二重感染,这也是部分患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原因。因此,推拿等防治小儿咳嗽的非药物疗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咳嗽的发生机制
咳嗽的机制并不复杂,主要是延髓咳嗽中枢受到来自耳、鼻、咽、气管等气道等感受器的刺激兴奋迷走神经引起。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和三叉神经的感觉纤维把来自外界的刺激传入延髓咳嗽中枢,接收的信息经中枢转化成冲动通过运动神经传到呼吸肌,呼吸肌运动共同完成咳嗽动作。
迷走神经
风寒与风热咳嗽的区别
小儿咳嗽首先有外感与内伤之分,因“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临床常以外感多见。小儿外感咳嗽是由于肺气闭郁,肺失宣肃,气逆而上而发,其中又主要有风寒与风热之分。
风寒咳嗽:频繁咳嗽,咳痰稀白,咽痒声重,鼻流清涕,或恶寒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黄量少,不易咯出,鼻流黄涕,或有发热口渴,咽喉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风寒与风热咳嗽的基本方
基本方为清肺平肝、顺运内八卦、拿揉风池、点揉肺俞,风寒袭肺加推上三关,风热犯肺加清天河水。
平肝清肺:肺经位于无名指螺纹面,功能调理肺卫、祛风散邪、宣肺止咳平喘、化痰。
平肝清肺
肺为金,居上焦,司呼吸,其气以肃降为顺;肝为木,属下焦,主疏泄,其气以升发为顺。肝气之升发而不郁,赖肺气之肃降以为辅,肺气之肃降而不壅,赖肝气升发以为助。两脏协调,则人体气血升降有序,气机平衡正常。金木互制,出入均衡,则人之呼吸平稳顺畅。
小儿“肝常有余”,感受风邪,风气通于肝,致肝经风热。亦或感受外邪,肺金受伤,不能克木,肝失疏泄,郁而化火,循经上逆,火灼肺金。这样都会导致肺失宣降,气逆而咳。清肺与平肝结合,肺肝同调,才能更好地调达气机,宣通肺气。
内八卦位于小儿以手掌中心(内劳宫)为圆心,圆心至中指根距离2/3为半径之圆周。顺运能行能散,善开胸利气,化痰化积,用于胸闷、咳嗽、气喘、厌食、腹胀,是小儿推拿消法代表之一。通过顺运内八卦,利气宽膈,消食行痰,有助气机宣通而止咳。操作时一般避开离宫。
内八卦
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是足太阳膀胱经第13个穴位,为背俞穴之一。《医学三字经·咳嗽》日:“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现代研究亦证明针刺肺俞穴可增强呼吸功能,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增加,明显减低气道阻力,从而促进呼吸道及肺泡内的炎性物质的吸收。同时,肺俞穴位于胸背部,肺居胸中,肺脏娇嫩,局部点揉,可发挥其近治作用而更好地起到调整肺脏之效。
肺俞穴
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风池为足少阳、三焦、阳维之会,为风邪易侵之所,主治风邪为患,为搜风之要穴。高巅之上,唯风可到,伤于风,上先受之。外感咳嗽无论风寒、风热,皆因受风邪而致,邪之不去,病安能愈?故祛风为治外感咳嗽之要务,揉拿风池,开腠理,启玄府,邪去才能正安。
揉风池
方义
清肺平肝、顺运内八卦降气化痰,是为顺应升降;轻点揉肺俞补益肺气,重拿揉风池祛散外邪,是为补虚泻实;
咳嗽大多伴有痰,痰既是病理产物,又可成为致咳因素,故治疗咳嗽时应重视治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方中顺运内八卦、点揉肺俞作用于脾、肺,能健脾化痰,肃肺止咳。尤其是点揉肺俞,直接作用于肺之近所,能改变痰的性状与位置,从而有效化痰,这也是小儿推拿的独特优势。
小儿穴位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