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腰椎疾病百科

痛风犯了腰疼怎么办(这个因素一定要考虑 )

痛风是一种由单钠尿酸盐(MSU)结晶沉积引起的慢性疾病,好发于下肢,如足背、足跟、踝、膝关节,指、肘、腕关节也可受累。随着病程进展,反复发作的患者受累关节逐渐增多,少数可影响到骶髂关节、肩关节或脊柱关节,也可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部位1。由于很少累及骶髂关节,因此痛风引起的骶髂关节炎易被误诊为脊柱关节炎。佛山市中医院肾病风湿科的郭奇虹医生及其合作者报道了一例具有长期痛风病史并伴反复腰痛的痛风性骶髂关节炎的病例2,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关注和认识。

 
病例简介
 

 

基本情况
 

 

男性患者,34岁,既往确诊痛风,不规律服用非布司他片。1年来腰痛反复发作,夜间加重,而后下肢活动受限,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仍无法完全缓解。患者否认眼部炎症、炎症性肠病以及银屑病等病史,有痛风家族史,但无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体查未发现痛风石,且腰椎和胸椎活动度正常。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肌酐126.2μmol/L(正常104μmol/L)、尿酸708.8μmol/L、C-反应蛋白13.5 mg/L(正常10 mg/L)、红细胞沉降率3mm/h(正常20 mm/h),HLA-B27、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均为阴性。

 

CT检查发现患者左侧骶髂关节有“悬雍垂边缘”(“edge of uvula”)样改变(图1A)。双能CT(DECT)显示骶髂关节有MSU沉积(图1B)。超声检查发现右足大脚趾有MSU晶体沉积。在CT引导下,对患者进行了骶髂关节穿刺术,病理检查可见透明纤维组织和痛风性肉芽肿(图1C),偏振光显微镜下呈强阴性双折射针状晶体(图1D),证实存在MSU。

 

图1 A:CT扫描显示左侧骶髂关节处有“悬雍垂边缘”样改变;B:骶髂关节DECT扫描显示尿酸盐沉积;C:病理活检显示透明纤维组织和痛风性肉芽肿(苏木精-伊红染色,×100);D:偏振光显微镜下的针状晶体

 

治疗经过
 

 

使用秋水仙碱和非布司他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尿酸水平降至403μmol/L,C-反应蛋白降至0.34mg/L。

 

 
病例讨论
 

 

痛风常引起周围性单关节炎或少关节炎,但很少累及腰部而导致疼痛反复发作和活动受限。痛风性骶髂关节炎是炎症性背痛的病因之一,但常受忽视,此病例意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目前影响MSU结晶沉积于骶髂关节的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可能与低体温、pH波动、外伤、用药情况及家族遗传等因素相关3。痛风性骶髂关节炎诊断的参考标准是病理活检发现MSU晶体,但穿刺活检术实施较困难。DECT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本病例中,DECT只显示了左侧骶髂关节和右侧髋关节广泛的粉红色沉积物,并未显示穿刺点处真正的MSU晶体沉积物,可见DECT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当疑诊痛风性骶髂关节炎时,可考虑进行多项影像学检查,尤其是症状不常见的病例,以避免误诊。

 

炎症性腰痛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因此,痛风性骶髂关节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骶髂关节炎主要基于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和偏振光显微镜检查来鉴别。就影像学检查而言,痛风引起的骶髂关节炎常累及单侧,CT常显示骶髂关节穿透性凿状骨质破坏,可表现为“悬雍垂边缘”样骨质破坏;MRI能及早发现痛风结节和骨侵蚀,增强MRI显示痛风石边缘及滑膜强化,可反映血管和肉芽组织的形成;DECT可发现MSU沉积和痛风石形成4。此外,远离关节面的骨质破坏是痛风性关节炎区别于其他关节炎的一个特征。而感染性骶髂关节炎多为单侧受累,骨侵蚀可在短期内发生,且病变不止局限于骶髂关节。对于脊柱关节炎引起的骶髂关节炎,CT能评估慢性骶髂关节炎的结构改变,包括骨侵蚀、软骨下硬化、关节间隙狭窄和强直,但早期识别并不敏感;MRI灵敏度更高,能鉴别附着点炎,周围软组织肿胀,骨髓扩张与侵蚀相关的水肿和结构慢性改变的骶髂关节炎,如软骨下骨破坏,局灶性脂肪沉积和硬化4

 

临床工作中非脊柱关节炎引起的骶髂关节炎并不少见,痛风是易受忽视的病因之一。因此,针对痛风患者,当出现腰背部疼痛不典型症状时,应考虑原发疾病所致,并可应用DECT进一步明确诊断,避免漏诊和误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gtzz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