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刚刚开始,在惊蛰雷声中蠢蠢欲动的昆虫,经过了宜春的成长日渐羽翼丰满。病毒和细菌 也伴随空气中温度湿度的增加悄悄滋生蔓延。在医疗水平并不发达的古代,农历的五月被视作恶月。各种说不清的疾病也和酷暑一起降临人间。于是,生长在田野间的“艾草”得以登堂入室。成为辟邪驱秽的一种神奇存在。
现在药理研究表现,“艾草”中含有广普抗菌、抗病毒成分。对多种病菌具有抑制杀伤作用。也许正因如此,每逢宁里端午,在门楣之上悬挂“艾草”,成为了中国许多地方千百年沿袭下来的生活风俗。艾以叶为药、性温、味苦。《本草纲目》记载此草可义疾,久而弥善、故字从义、而名艾。
以前有一病例,患者没有眼泪,让她很烦恼,有时在一定的场合,还是很尴尬的。刚开始对此症状,没有太在意,直到越来越多的症状出现,一天内会出现7、8的间接性失明,让他越来越害怕,根据西医检查结果,称之为“视网膜黄斑病变”。后找中医治疗,发现因工作的问题,导致肝气有一些郁结,郁长了以后有一个化火,最后认为他这个病属于“痰火郁结”。因为人体的状态都是偏离了平衡状态,而中医要做的就是让一切重新回归到自然状态。所以采用针灸与艾灸一同对穴位展开治疗。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自身感觉到有眼泪出来。
现在医学研究表明,艾灸燃烧产生的热量是一种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可以通过人体的经络穴位系统深入到人体的深层病灶。为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
将陈年的艾草放置于石臼内,经过千百次反复捣杵,一次次筛去艾梗和艾渣直至艾叶变成艾绒后,经过加工,就是现在我们所常见的“艾条”。用燃烧的艾条,对身体特定的穴位进行艾热的刺激,这就是中医传承千年的艾灸疗法。《黄帝内经》找那个这样描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人们通常认知中的针灸其实是针疗和艾疗的统称。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纵观全身的路线,成为经脉。还有大大小小分分支,称之为“络脉”。在经络的交叉点上存在361个穴位,无论针还是灸,都是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使受到“阻滯的气血”恢复正常流通。
艾草可泡脚:它的功效主要是通过艾草本身加上热水的作用浸泡足部,来治疗或者预防疾病。因为脚对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说寒从脚下起,如果从脚的源头来截断寒气,对人体非常有意义。
艾叶可食用:摘取艾叶的新鲜嫩芽,焯水后切碎与面粉搅拌均匀,艾叶的清香混合着面粉的甘甜,经过高温蒸制,最终成为口感绵密、软糯滋润的艾窝窝。长期食用艾叶具有温通气血、祛寒除湿的保健功效。
天之道,本于阴阳,本于自然。自然赐予我们美味的食物,也赐予我们对抗疾病的良药。走遍天涯海角,草木石虫皆可入药。这是传承千年最为古老的自然医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