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症,是指髓核从后纵韧带、纤维环或髓核组织内突出,压迫或刺激相邻纤维环,导致相应神经根或髓核组织损伤,产生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组疾患。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发病有明显性别差异。
男性腰间盘突出症发病主要与年龄有关,多为20-40岁发病最多。而女性患者则明显多于男性。
腰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腰间盘突出症常见症状为腰痛、下肢放射痛及大小便障碍,也可出现跛行,即下肢在正常情况下走直线时,如突然向相反方向走不动了,即为腰间盘突出症,该姿势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1周,腰痛加重后,可在24小时之内由坐骨神经根放射至大腿后侧或小腿后外侧。患者可有大小便障碍,也可出现坐骨神经痛及下肢放射痛等体征;有时还可出现大小便障碍。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期无症状。当突出物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及邻近组织时,则出现相应症状;随着病情发展,病程延长,症状逐渐加重或消失;有的患者还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下肢麻木、感觉减退、行走困难及大小便障碍等。
腰间盘突出该如何治疗?
1. X线检查
正常椎间盘内无突出物,少数椎间盘有突出,少数有不均匀突出。当突出物压迫神经根或髓核时,就有可能压迫相邻纤维环。腰椎棘突间隙狭窄,可使突出物从间隙穿出。但有时神经根受压较轻,或因髓核破裂不能吸收也可引起相应症状。腰椎前突后纵韧带增厚,甚至消失。但因椎间孔狭小,不能容纳突出物,故不易发现。
2. CT检查
一般常用来判断椎间盘是否突出及纤维环与椎间盘之间的关系。CT可显示腰椎间盘有无突出并不能直接判断椎间盘是否突出,但可通过 CT所显示的影像学改变发现细微的异常。此外,还可通过 CT所显示的椎间盘形态、内部结构及椎管形态来判断是否存在椎间盘破裂及裂隙狭窄等情况。
3.实验室检查结果:
①腰椎穿刺:患者急性期后,以腰椎穿刺点为中心,2~3 cm处可见少许胶原性渗出物,其浓度可达1%~2%。有时亦可见红细胞增多或白细胞减少等;若无感染也可呈阳性。
②腰腹部及下肢放射痛:腰间盘突出者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腰部放射痛。一般以一侧腰腹部或下肢放射痛最多见,疼痛呈进行性加重。
③神经根压迫试验:腰间盘突出者出现典型腰腿痛症状后24小时内至2周内是神经根遭受刺激引起神经根水肿、神经根感觉减退、活动障碍和疼痛。
4.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制动及适当理疗,避免腰部负重,以减轻疼痛。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如牵引等法,可解除压迫,减轻疼痛,减少复发或加重病情。腰间盘突出症术后1年生存率小于40%,但近年来有报道术后1年之内再发腰椎间盘突出或复发者,有较高的复发率;而在手术前1年之内再次复发者复发率仅为2.6%。腰间盘突出症如果治疗得当,一般能长期缓解疾病症状。若无明显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症状者可保守治疗,包括但不限于牵引、理疗、按摩、牵引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联系QQ948744751 或请发送邮件至 94874475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